繼續隨筆偽書兩三事

總覺得我對於中國大陸從二月傳出的偽書現象,其實是處在一種失語狀態,在讀了一連串關於偽書的報導後,想了想,實在無法同意任何一種看到的說法。

偽書現象固然讓人嘖嘖稱奇,之後一連串抵制偽書的動作恐怕也不徨多讓。例如在人民網上的這篇〈圖解:如何辨識偽書〉,第一張圖片就說,就外國人著、中國人譯的書籍中,從封面上就可以看到,應該是「外國人『著』,而不是『編』或『編著』」,這就很荒唐,誰說外國人就只能夠著書,而不能夠編一本書呢?

這種對抗偽書的方法,似乎又可以說是一種偽方法。

這篇報導接下來又說,讀者是否能夠判斷一本書是真是假,可以上Google搜尋引擎等網站上,搜尋看看這本書的原文與原作者,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是一本偽書。—乍看之下這樣的說法是沒錯的,但是當你一想到中國的網路封鎖政策,然後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你身在中國大陸的話,這樣查證恐怕也不是多麼有效的方法,因為當你遍尋不到某本書原文的出處,可能不見得真的沒有這本書,而是可能資訊被封鎖了,如果說,以為打擊偽書是正當的,也就是同時以為資訊封鎖也是正當的。

人民日報刊出中國大陸反偽書第一人、北京大學社會經濟學博士姜汝祥的說法,說:假書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以你也礙難同意中共新聞出版總署處罰三十餘家出版社,以出版檢查抵制偽書,因為會造成偽書出現的一部份、甚至是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於在審查制度下造成的資訊不流通,官方管制出版不能解決問題,而是,審查本身就是問題。

從這篇〈30餘家出版社因出版偽書受處罰〉來看,對於偽書的指控有幾點:「出版偽書的行為違反了《出版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欺騙了讀者、有損出版界的誠信形象、破壞了正常的出版秩序」,有損出版界的形象,應該是出版者的自律問題,而不該藉由他律,而我也不太清楚偽書違反的是洋洋灑灑六十八條《出版管理條例》的那幾條。

在大陸的《出版管理條例》中,跟造假有關的,是第二十八條:

「出版物的內容不真實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其出版單位應當公開更正,消除影響,並依法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報紙、期刊發表的作品內容不真實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有關出版單位更正或者答辯,有關出版單位應當在其近期出版的報紙、期刊上予以發表;拒絕發表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一條當中是說內容不真實,而偽書卻是作者資訊的不真實,而且根據條文內容,出版單位應該是要公開更正或是進入訴訟,而不是立即銷毀。另外就是第三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假冒出版單位名稱或者報紙、期刊名稱出版出版物。」出版單位在《出版管理條例》中,是規定在第十二條與第十三條中,而像美國哈佛大學、湯馬斯教授等,顯然不在這裡所稱的出版單位之列。我的確不太清楚偽書在大陸觸犯的到底是《出版管理條例》的那條法律,而且我也不覺得《出版管理條例》是什麼好法律。

〈龍秀雲:偽書涉及的法律問題〉這篇中,就根本沒有討論《出版管理條例》,侵犯著作權、名譽權,也都是在民事的範疇內,而可能比較正當的依據,應該虛假宣傳觸犯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吧?但是你又是否能夠同意,書本的價值就僅只是一種消費品?書本又真的可以像奶粉一樣,可以因為過期而由威權強制要求下架?

又,什麼是真實呢?作者的名字、頭銜,代表了多少的真實?而名字與頭銜的造假,是否又是以帶著一種嘲諷與諧擬的姿態,點出市場中人們真正想要消費的事物的真實心態,而是一種比真實還要真實的高度真實(hyper reality)?

再來看看姜汝祥反對偽書的原因,是這樣的:

…的確,任何一個偉大企業的背後是偉大的思想,是對偉大思想持續的執行。如果思想都可以被偽造,那麼怎麼可能在中國建立起偉大的企業。…偽書如果謀殺了思想,篡改了思想,那對這些企業家和企業員工的上進心無疑是一遍又一遍的謀殺。

我們是一家咨詢公司,我們服務的客戶都是企業。當我們發現我們的客戶拿這些假書對他的員工進行培訓,在用這些假書上的觀點來指導企業行為的時候,我們非常擔心。因為如果這些企業不發展了,我們這些咨詢公司自然就不存在了。…

某方面來看,出版偽書與對抗偽書都是出自於同樣的目的,不外乎就是為了利益,只是反對偽書者有著取得利益的正當性,他們可以以取了商管的西經的正統自居。而我就想到,在二月的時候,在大陸偽書被披露的時候,我在圖書館隨便翻了一下董大中的《魯迅與高長虹》。

董大中這本書有著一些為高長虹平反的意味,書中大概有幾個重點,一是魯迅與高長虹在1920年代結怨的濫觴究竟從何而起,二是魯迅、高長虹、許廣平當年的三角戀情應該是怎麼回事,三是高長虹到了延安之後,究竟是不是因為之前與魯迅交惡,最後才被流放東北,不知所蹤,在關於高的傳記上,始終無法寫下他究竟何年卒歿,也不知道他究竟埋骨何方。

前面兩點先不管,在這裡只要關心最後一點。董大中認為,高長虹當初去延安的時候,也是被熱烈歡迎的,也沒有在延安展露出與魯迅的不和,真正造成高長虹被冷凍的原因是他開罪了毛澤東;高在離開1920年代之後,就認為中國的現代化不能夠只仰賴文藝,而是必須振興經濟,而全球最適合研究經濟的地方,應該莫過於美國,所以有一次,在抗戰結束、解放在即的時候,毛澤東問高,解放之後,計畫要去那一個解放區服務?高不假思索、不留情面的直率回答說,他想要去美國,從此,毛澤東就暗恨在心。

如果我們願意相信董大中的說法,參照高長虹的際遇,看看中國現在的偽書,高長虹若是九泉之下有知,不知道他會怎麼想。

One thought on “繼續隨筆偽書兩三事

  1. 以外国人的名字和虚假的宣传来推销自己的图书与见到外国人写的就买,二者都是大陆图书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不要完全去责怪一方。这很有问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