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報導:工運有女初長成 寫出職災小論文
簡子祥/專題報導
2004-6-21 2:25
「勞工運動」有女初長成!長年投身工運的陳秋綿小妹妹,今晚國小畢業。身為職災家屬,她要交一份資優班畢業「小論文」,探討職災現象;秋綿說,她到現在還是常想到爸爸,可是,她絕對不因為爸爸的死,而掉下一滴眼淚。
堤麥
秋綿的爸爸陳邵勳是個油漆工,八十九年間因為職業災害過世,留下秋綿和媽媽曹麗華相依為命。
父喪已經四年,秋綿陪著媽媽,從懵懵懂懂、體認職災、到全心投入工運,擔綱話劇演出,現在已是工運活動中的熟面孔。
第一次見到秋綿,她才國小二年級,當年在勞工局服務的賴香伶說,那時的秋綿很安靜,羞澀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她記得,許多記者試圖訪問秋綿,她都不太搭理。
第二次看到秋綿,就是在工殤春祭法會;賴香伶說,爸爸過世後,秋綿就成為工運的一分子,別人家的孩子下課,上安親班、補習班,秋綿的安親班就在工傷協會,媽媽每次接秋綿下課,就往協會裡跑。
工傷協會蔡幸玲依稀記得,陳媽媽那時老是哭喪著臉,晚上也常以淚洗面,個性剛強的秋綿看著媽媽,堅強地說「我會照顧你」。這一對母女就像「生命共同體」,除了上課時間,始終形影不離。
秋綿說,「我怕媽媽會孤單」,就連班上辦活動,她也要問:「可不可以帶媽媽一起去?」。
「與其說是秋綿黏著媽媽,不如說是媽媽黏著秋綿。」秋綿的導師張婉貞說,陳媽媽常到學校幫忙,不過,陳媽媽畢竟來自緬甸,生活相對弱勢,很多事情得仰賴秋綿代勞。
蔡幸玲說,大家常看秋綿充當「小秘書」,當媽媽表達出現障礙時,她就現身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正因為如此,秋綿被迫「長大」,小小年紀就學習起做大人的事。
去年春夏之交,台灣有兩股社運勢力不斷發聲,一是「抗煞」、一是「反戰」,秋綿全都參與了。
蔡幸玲回憶道,去年全球抗煞期間,協會認為和平醫院染煞,也是職業災害,當時,秋綿跟著大家前往和平醫院,送進大批物資,鼓舞醫護人員。
幾乎同時,美英聯軍向伊拉克宣戰,秋綿又挺身「反戰」;蔡幸玲說,秋綿最討厭「強欺弱」。當時,秋綿站在美國在台協會前面,從職災家屬、勞資不對等關係,侃侃而談「反戰」。
最有意思的是,前年九二八教師節,十餘萬教師走上街頭,秋綿也跟著勞工團體到場聲援,一群同校老師發現秋綿,正高聲吶喊,使他們也忘情的雀躍、尖叫。
工運四年,秋綿從抄名冊、做道具,到行動劇、話劇演出,畢業前夕,她完成一部「小論文」,證明她不僅走出陰霾,更懂得發光發熱,去關照身邊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