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粽的新聞學第二講:位置

本講接續〈阿粽的新聞學第一講〉。在第一講中,您可以找到我這一系列新聞學講座的起因,我提到了在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六日起,我上了一系列讓我印象深刻而且恐怕終身難以忘懷的新聞學,而我現在要講的是,在八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上午,在桃園大園華航CI676班機空難第一現場的一景。

那天早上我和父親與四叔父大概在八點多鐘時抵達,在寒風細雨中穿梭在兩百多具腥味四溢血肉模糊或是焦黑蜷曲的屍首之間,尋覓我五叔父一家人的身影,到了九點左右,陸續有媒體記者前來,其中包括一家以財經金融為主的有線電台,派來採訪的記者,是大我一屆的學姐。我那天出門時,剛好穿著那件大一的時候全班統一製作的,寶藍色的印有新聞系字樣的外套,因為這件外套,學姐遠遠的就認出了我,或許因為我是她在第一現場唯一的熟人吧,學姐也就遠遠的叫了我一聲,然後她穿越了那五年來讓我一直做惡夢的場景,笑盈盈的走到我和父親身邊,問我說:「學弟,你來實習啊。」

我回答說:「不是…我叔父一家人都在飛機上。」

學姐像是吃了一驚,收起了笑容,張大了嘴巴,停頓了幾秒鐘後,從她喉頭吐出了一個聲音:「…喔。」然後父親交代我說,叫我想辦法聯絡祖父,叫祖父他們不要來第一現場,祖父最好還是不要看到他小兒子一家人的…慘狀,我不想用慘狀這兩個字,不過我詞窮了,我想不出更好的修辭。然後我繞了現場一圈,發現四周都因為空難斷電,附近的民宅都沒有電話可以使用,學姐這時候熱情的掏出電視台配給她的行動電話,你知道的,在八十七年的時候,台灣行動電話還不是那麼普及。

我一直在想這一聲「喔」是什麼意思。

這一聲「喔」好像意味著我身上穿了一件印有新聞系字樣的外套,那麼我似乎便應該與在場的災難無關,好像我在這樣的場合中出現便應該是來實習,彷彿我便應該就只有即將畢業的新聞系四年級學生這樣的身份,在災難現場的相逢似乎就該是在木柵某棟叫做「新聞館」的建築物前那些學長姐學弟妹情誼的延續,別無其他。所以這麼樣的一聲「喔」就是一種意外,意外的讓在線上二十年的攝影記者、剛畢業的菜鳥記者、就要畢業的新聞系學生,意外的扮演了採訪者、罹難者、罹難者家屬這種種身份,於是新聞人、親屬、家人、同系情誼還有生與死等奇妙的人際關係突然交會在同一線,好像在場的每個人突然都成為了後設劇場當中的角色,而這種扮演每每教我在惡夢當中又萌生更多的困惑,困惑我站在怎樣的位置而我又為什麼會在這樣的位置,而在這樣的困惑中恍神。

上面那一段或許您看不懂我在講什麼,沒關係,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或這麼說。然後就像我在〈阿粽的新聞學第一講〉提到了,我去問某家電視台的攝影記者,問他們知不知道我叔父的遺物在哪裡,因為我在前一晚的電視新聞上,看到他們有拍攝到,他們說沒看到。然後我在旁邊另外找了一張凳子坐下,發呆,一位大我三屆的學長走到我的旁邊,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後也陪在我身邊坐了一陣,沒有多說什麼,就是陪著我而已。我好陣子沒有看到那位學長,不過到現在我有時是想找機會向學長說一聲感謝。

我又在想,我對於這位學長的感謝又是出自於什麼?出自於他怎麼在他的新聞崗位上,表現出了他的什麼社會服務新聞專業還是什麼專業義理之類的東西嗎?恐怕也不是。是因為他與我都是同一個科系畢業的,然後因為同樣可以被貼上新聞人受過什麼專業訓練之類的標籤好藉此相互取暖嗎?好像也不是,而就是一種或許當時的我最需要的東西,而我說不上來那是怎樣的東西,那是一種很簡單的、很鮮明的、很強烈的、很炙熱的,但是我說不上來那是怎樣的東西。

用某種修辭來說,我這幾講新聞學全都是一種暴露,未來的我會變成怎樣我不知道,現在的我用的就是我現在所說的這套東西,這套東西全都來自我先前所暴露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那就是我相信我有些更直接更簡單但是更困難更複雜的問題要面對,這些問題根本上或許超越新聞學的範疇,或許也就是一切新聞學的根本,我的提問與什麼新聞學或我受過怎樣的訓練似乎都無關,因為好像書本上也都沒有答案,什麼狗屁媒體批評評鑑觀察也都不會有答案,就像我眼睜睜看到一位我相信是全台灣最優秀的攝影記者,他的新聞事業的終極終點也不過是讓家人在殯儀館焚化爐前輪流一塊一塊的撿拾他的骨骸,然後一筆一筆的處置他的財產,對,什麼新聞的盡頭都是這樣,這些書本上都沒有寫,但這就是我的疑問,這就是我的新聞學。

所以回頭講聯合報的新聞授權政策問題。老實說我對那些新聞學上討論新聞報導裡頭究竟有沒有真實這類的討論真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對於很多的什麼媒體批評評論評鑑觀察我多嗤之以鼻,更甚之有一陣子因為一些嫌隙我看到傳學鬥這類組織我就覺得礙眼,只是我在日復一日的惡夢中不經意想到,在五年前的空難中關於我叔父一家人的消息不巧就只有聯合報系刊登,如果今天我想要在我自己的網站上想要引用新聞悼念我的家人都要獲得授權,我憤怒,這是一項我自私的理由。

但是還有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我相信著作權法第九條第四項立法的背後,必定是在保障某些東西,某些我以直覺判斷重要的東西,而這種保障不是今天聯合報系聲稱「我們是什麼」或「我們不是什麼」就可以扭曲掩蓋,而我以為這樣的東西,好像就與我所感受到的,那種簡單鮮明強烈炙熱的東西,有著某種高度的相關,而我就是覺得這種我說不上來的東西重要,無論我是在哪一個位置。

以上是阿粽的新聞學第二講。

2 thoughts on “阿粽的新聞學第二講:位置

  1. 寫得好!寫出了一個念新聞的人的人而不只是”新聞從業人員”的感覺。這種人的感覺(不是虛偽的煽動情緒)似乎並不是很常出現在新聞之中的。

  2. Pingback: 汗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