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信箱,收到了約翰從英國寄來的電子郵件。約翰是何許人也?約翰是我在部隊裡頭極其要好的弟兄,您可以先瞧瞧《驗證精實案》,如果您曾經讀過《驗精》(這樣聽起來好像是一本關於泌尿醫學方面的東西…),那我再簡述一下約翰的近況:約翰在退伍的一年後,在九十年時赴籍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語言學,計畫以五年時間取得PhD,而他在電子郵件中寄來的,是他修改多次後終於定稿的MA論文。
約翰的論文內容是以語言學中關於隱喻(metaphor)的相關理論,主要是一位Leezenberg所採用的取徑(不要問我這位Leezenberg是誰,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探討分析台灣地區以官方語言—「國語」所進行的書籍、新聞及流行音樂歌詞等各種寫作。
而其中,約翰所選用的書籍,呀,就是那本讓我麻煩不斷的《驗證精實案》,而所選用的隱喻,則是在第九章〈編成〉的部分,解釋如何進行國軍人事資訊系統線上傳輸的運作,特別是解釋精實案重新編成作業中,撤銷支薪代號等運作,而使用了電影院這個隱喻,大概在商周紙本的第215頁,以及228到230頁等部分。
其實我覺得這種行為頂…無恥的,把一個部隊單位、一個支薪代號想成電影院,職缺就是座位,人事業務無論是人令啦線上傳輸啦還是兵籍資料,就是如何把人員分配到適當的座位,適當的職缺上,本來就是約翰在訓練幾個後來新進的菜鳥參一文書的說法,而我在寫《驗精》的時候寫了進去,也就是,他看似在分析我的書,其實根本就是在分析自己所使用的隱喻。
簡單說一下約翰對於這個隱喻使用的分析,約翰所使用的理論主張,在隱喻事物的之間的共同點,也就是這則隱喻使用所強調的重點與真正的價值,而這種價值則又是取決在文化脈絡中。用電影院比喻部隊,這兩者之間本身是天差地遠的,但是當電影院的售票員與部隊裡頭的參一人事文書進行的同樣都是人員分配的工作,而當此一「分配」被刻意強調時,那麼部隊也就可以是電影院,由此來看,這個隱喻便是用以強調「分配」、「安排」的概念上。
但是,這樣一個隱喻可以成立,是奠基在台灣的文化脈絡上,因為在台灣的電影院是對號入座的,在你向售票員購買電影票時,售票員便會幫你分配好你的座位,但是在其他的國家、其他的文化中,並不一定如此,有些國家的電影院並不是對號入座,而是你買了票以後,你可以任意選擇座位,所以這個隱喻換到了不是台灣這個環境,那麼便可能無法適用,無法表現出「分配」的意義。
因為這篇論文,所以我才知道《驗精》裡頭的一些名詞的英譯為何,列舉如下:
有些翻譯怪怪的,但是看到《驗精》的英譯,總是一種奇妙的閱讀經驗。
另,今天同時收到了夏潮聯合會所寄送的電子郵件公告,內容是計畫在四一二舉行的反戰遊行,裡頭有個錯字,有點好笑。郵件中說,「遊行當天有兒童反戰繪畫現場活動…繪圖紙漿由主辦單位提供。」如果當天主辦單位拿出來的真是一堆濕答答黏呼呼的「紙漿」,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會傻眼吧。
惕勵自己寫東西謹防錯字。慎之戒之。
說真的, 你覺得我們這個年代出國唸學位是為啥?
你會想嗎?
我覺得有些人是為了快吧。國內有些學位熬起來真是頂久的。
而我念碩士只是單純的為了鬼混而已。
至於出國啊,家裡沒錢,我也沒錢。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