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

不管是使用哪一款相機,是專業的或是傻瓜的,在印度這個國家拍攝的照片,似乎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美麗的幻覺,在踏上印度的土地上之後,似乎都難免有種被照片欺騙的錯愕。

俗諺「一白遮三醜」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熱季攝氏三十五度氣溫的炙烈陽光下,天空是一片寬闊無雲,而時有飛鳥盤旋的蔚藍,各個遊客會去拜訪的建物-無論是象牙白的泰姬瑪哈陵,髹漆成蕃紅花色的古老市鎮,或是顏色與裸露的地表融為一體的碉堡城廓,那些寫上了烏爾都詩句或是以伊斯蘭式的蔓藤花卉紋飾的門扉,那些乍看像是陶立克式(Doric)卻刻有蓮花裝飾的廊柱-都洋溢著明快而銳利的色彩。每一處水面,都泛著中文不知道用哪個專有形容詞,在英文裡頭稱之為 Bondi 的青綠色波光。

問題是,印度不僅是旅遊書上的圖片,或是寶萊塢的歌舞,你踏出機場的瞬間想到的是徐四金的《香水》第一章(所以,就像是《香水》中的巴黎會出現葛奴乙這樣的香水天才,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印度的某處,一定也會誕生一位香料的天才)。印度是一股氣味,而旅遊書、寶萊塢歌舞、背包客網站或是透過其他種類的科技打造的傳播媒介,要怎樣複製氣味呢?

印度是一股氣味。

氣味的基礎是一股燥熱的焦味,這股焦味讓你覺得,在這道讓你就算一路都在搭車,還是可以不到兩三個小時就喝掉一瓶一公升裝礦泉水,讓頸子後面留下一塊棕黑晒傷的日光下,整塊大地實在就是一塊在巨大烤爐中烘焙到焦裂的麵包。在這股焦味中浮現的,是一片讓你不禁開始猜想-是不是年復一年經過熱季與雨季熱脹冷縮所以什麼都很容易壞掉的街景。

街道上,印度人似乎不是用我們所熟知的人類官能開車,而比較像是蝙蝠在黑暗中飛行,在貨車、機車、腳踏三輪車、托托(Toto)車、還有那種-過站不會完全停下,只會行進比較緩慢,讓乘客在車輛還在行進時跳上跳下,所以車門上始終掛了一個人的-車頭掛有流蘇裝飾、車體怎麼看都掉漆繡蝕了一半的公車,構成的沙丁魚般的車流中(補充一下:在有些地方,還有載客的馬車與大象),司機需要透過不斷的放出喇叭聲,透過喇叭聲在周圍其他車輛、行人的反射,以確認自己的前後距離。街道上會出現的機車看來都是打檔車,而且奇怪是都是日本品牌,大部分騎士也都穿戴的全罩式的安全帽,但是要全面要求戴安全帽,想來也有困難-纏著包頭的伊斯蘭男士,要怎麼戴安全帽呢?

在這樣的柏油路面的左右兩側,總是一片一塊又一塊碎裂的石礫,可能是前述熱脹冷縮的結果,也可能是被車輛壓壞,也可能是因為路上的垃圾在掃到了路邊收集成堆之後(每天應該是早上九點或十點左右開始掃街吧),就直接就地焚燒,路面在日復一日留下一塊焦痕後,就這樣被燒壞了。

所以,在大氣的焦味中,又夾雜了垃圾的氣味與焚燒垃圾的氣味-在報章上你有多久沒有讀到過「戴奧辛」這個名詞了呢?從裂開的路面上,更容易揚起一篇鋪天蓋地、塞滿你乾渴的口鼻的黃滾滾風沙;有時候你又覺得奇怪,明明是這麼乾燥的地方,在凹凸不平地面上的某些地方,又總是會有塊不會乾的泥濘積水。

在把垃圾收集成堆之後,也不是你說燒掉就燒掉的,由塑膠袋、塑膠空水瓶、甘蔗渣與破碎的爛菜葉構成,成群蒼蠅飛舞的垃圾堆上,在滿街晃著尾巴驅趕蒼蠅、閑適遊盪的牛群眼中,似乎是塊舒服的軟床,當牠(或,祂)蜷曲前腿,懶洋洋在這張床上趴下時,就沒有人可以拿這張床如何了。在垃圾的氣味上,再添上一股動物的體味。

在破碎的路邊是,是與外觀路表一樣破碎的、沒有大門掩蓋的狹窄公廁,又為這裡的大氣添上一股尿騷味,而尿騷味不只來自於公廁,街道上每個牆角都具備作為公廁的潛力,而當地人的確將這股潛力做了相當適度的發揮。

你一口一口的吞嚥手上那瓶售價十五盧比的礦泉水,不過,在街道上,當地人比較偏好的,還是那些蒼蠅飛舞、你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接近的攤位上所販賣的飲品。

路邊的石礫堆上最多的幾種攤位,一種是用木架搭成,在架上陳列汽水與香煙的小販,你去買包煙的時候,他會問你要買一包煙,還是要買一根煙(而其實,在路上可以看到,當地吸菸人口其實並不多)。在他的架上,還有一串又一串用銀光閃閃的小塑膠袋包裝的商品,你花了幾天時間才搞清楚,那就是那種叫做 Paan 的印度檳榔,你除了想到電影 Don 裡頭那首「檳榔可以讓你腦袋豁然開朗」的名曲,你更覺得那種包裝長得像是保險套。

在販賣烤餅與咖哩料理、燈光微暗、有著巨大而油吱吱的炒鍋的餐廳,蒼蠅飛舞。在櫥窗上堆著磚紅色陶杯,在櫥窗中陳列著各式黃橙橙、有的是丸子狀有的是三角形的印度甜點,旁邊有個大盆,裝著泛浮著一層乳黃色油脂的熱牛奶,在這樣的糕餅點前,也是蒼蠅飛舞。常見的一種小吃攤,是一種堆滿小蕃茄、還有一種長得像豆子但應該是香料的東西的推車,不太知道最後會做成怎樣的食品,就只看到當地人圍在推車周圍站著,用手抓食著另外一隻手上的小碟中的東西。推車上,蒼蠅飛舞。

路邊更多的是在推車上寫著「註冊過的冷水」(Registered Cold Water)、推車上堆了一座由小顆品種的檸檬構成的小山的檸檬水攤位-你也始終不知道所謂的「註冊過的冷水」是怎麼註冊或跟誰註冊的,只知道一杯檸檬水只要一盧比。你看到穿白袍戴白帽的穆斯林父親牽著孩子要了兩杯,小販取出兩只五百公撮玻璃杯,倒了點裝在加崙桶裡頭的水沖了沖,併攏食指與中指在杯子的內側搓了搓,沖洗完畢後,將濁水潑在地面上,然後從瓶中倒了檸檬水,父子倆人一同一飲而盡。有時你也想試試看這種看來最普遍,不過呢,也是一樣,蒼蠅飛舞。

稍微會對蒼蠅想點辦法的,應該是泛著爛熟果味的水果攤位。他們對付蒼蠅的對策是蚊香,有些地方用的是線香,不過更常見的是一種竹筍形狀、也是竹筍大小,黑如碳精的蚊香;所以,在成堆的香蕉裡,在累累的青色葡萄果實間,總是像噴乾冰一般噴出一團又一團忽黑忽白的嗆鼻煙霧。該怎麼形容這股煙霧的氣味呢?說起來,這股氣味真該是印度獨有,也應該就是最具印度特色的氣味了,只能說,這股氣味與五盧比一包,得名 Bidi 的印度手捲煙的氣味差不多。那麼 Bidi 又是什麼氣味呢?就是那股蚊香的氣味呵…。

印度女性的傳統服飾,可能是舉世各國裝飾最華麗、色彩最斑斕的傳統服飾,腳踏涼鞋,身上或是淺橙色的半透明紗麗配上水綠色的Salwar Kameez,或是靛青與寶藍交錯的紗麗,或是喜氣洋洋的大紅色,或是其他各種富含彩度的配色,在布料的周圍也總是嵌著金光閃閃的金邊鑲飾;怎麼看,都覺得衣著的華麗與整個街景實在不相稱,也會納悶為什麼在這樣的街道上,就算是拿著那種沒有柄的掃把蹲著打掃,穿戴卻是這麼華麗,卻不會覺得可惜。

穆斯林婦女的衣著當然相對之下顯得樸素,往往是一身黑衣,加上重重覆蓋、幪到只有露出眼睛的面紗;只是,偶而也會看到一些穿著比較西方的少女-上半身是露肩小可愛,搭配緊身牛仔褲,但是臉上還是一樣幪到只有露出眼睛,如果你一時間忘記你現在身在哪裡,看到這樣的穿著,你大概會以為眼前看到的,是一位飛賊、殺手,或是忍者。在大多數時間,其實都會納悶:荳蔻年華的妙齡少女,都到了什麼地方去了呢?你在街道上驚艷的那些有著深刻輪廓與小麥膚色的女子,怎麼都是人家的老婆,在街上,不是人家老婆的女性,看起來就只有十二還是十三歲,總是跟在父母的後頭。

至於青少年男性的穿著,看來比女性西化許多,不同於他們的父叔輩穿著成套的西裝、或是因為工作需要的卡其制服,或是 Kurta 長衫加上腰間圍上一塊 Dhoti 還是其他的民族服飾,在他們的臉頰上還沒有長滿濃密的鬍鬚之前,青春少年家最棒的髮型看起來像是剛出道的 Prince,穿的則是貼身的牛仔褲,上身多半是襯衫,而且不乏像是桃紅這類的色彩。這樣的穿著,加上削瘦的身形與黝黑的膚色,簡直是席德進畫筆下的「紅衣少年」滿街走呵;而少年家的友情看起來都很好,所以或是勾肩搭背,或是手牽手逛大街。-好吧,我們克制一下,像莊國榮主祕那樣的用詞,實在不是很好。

當你這麼一個怎麼看都一定是外國人的外國人走在街道上,總是可以吸引一輛又一輛三輪車與托托車司機停下問你需不需要搭車,總是會有人跟在你身後問你需不需要旅館,不斷有人跟你說哈囉與孔尼吉哇-他們最常問的問題是你來自哪個國家,後來你才想到,這種對於你家鄉何處的興不可能是出自於對於你的身世的好奇,而是他們在哄抬價錢之前,還是最好先估算眼前肥羊的消費能力與殺價習慣如何,好節省等下討價還價的時間。也總是會有小孩與乞丐跟著你,將右手五指尖靠攏比出喙狀,指著嘴巴,做出「我沒東西吃」的手勢,當他們用英語說「給我一點盧比」的時候,發音絕對比你可以聽到的其他英語更正確。

而街道上的氣味可以讓你覺得上街實在是一種挫敗。你很快的放棄那種想要來場深入了解異國文化之旅的想法,承認吧,你不過就是一個死觀光客。

觀光客在這裡街道上的生存之道與勝負知道,就是「有反應你就輸了」,如果你跟誰大聲叫嚷著「Don’t follow me」,只會讓他繼續窮追不捨;最好的方式就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跟著你的人自然就會識相而悻悻然的離開。而最好還是不要上街,最好的時刻還是向晚時分,在旅館屋頂的餐廳,啖食印度烤餅 Poti 或是 Nan,還有一盤煮的濃稠的香料羊肉,配上甘甜的香蕉 Lasi,突然間你會覺得充塞焦味的大氣,你會願意用薰風吹拂稱呼之。

6 thoughts on “氣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