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吐血再吐血〉,在前文中,提到最近有位署名的布衣朋友在網路寫了一篇讓我吐血的文章,內容關於四月時喧騰一時的媒介評鑑案,而最近,政大退休教授陳世敏,又寫了一篇讓人更吐血的回應,文中提到要轉送各親朋好友一閱,那麼我也就幫我的老師這個忙,轉送親朋好友一閱,雖然字裡行間一大堆問題,但反正寫的人不覺得有問題,給親朋好友看了也不覺得跌股。全文如下:
下為陳老師回覆布衣先生全文:
改以「簡訊」回答如下。
元輝:請覆布衣先生,並轉送各至親好友一閱。
布衣先生:
一,你蒐集了本院教師所有文章,夢想讀者可以從中找出真理,以我的理解,你不是天真,而是包藏禍心。如果我猜測不錯的話,你已經準備了好幾桶口水在恭候我們了。
二,瞭解媒體內容、調查媒體產業,是每個機關每天在做的事,「評鑑」新聞,值得兩大報連續以頭版、二版攻擊例行業務?讀者只能猛吞口水(別人的口水),兩大報最喜歡掛在嘴上的讀者「知的權利」在哪裡?
三,你真的相信參與工作的教授們,心態上都跟記者、跟你一樣齷齪嗎?你的信裡,為何沒有一個字替他們叫屈?
四,我的學弟林元輝博士寫文章罵人,謝謝你指教。我們政大新聞系會依家法伺候,輕則告誡,重責「廷杖」。如屬後者,屆時歡迎你前來觀禮。
五,我們都擁護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的前提是社會責任。至於沒有「內部新聞自由」的台灣許多媒體,根本沒有資格談這四個字,人人可以唾棄它,政府再不管的話,豈非失職?
六,閣下以網路散發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事,不僅違法,而且極端不道德(因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對學術人極不公平。你如果還躲躲藏藏,不亮出名號,請恕我們沒有興趣繼續跟你糾纏。
政大新聞系退休教授陳世敏啟
先引用一段布衣的文章:
本來還覺得說,布衣這段文字說不定有把朝野雙方啦、學術界啦全部一竿子打翻的嫌疑,但今天陳世敏的回應,我倒想說,布衣寫得真好!真寫實!這六點不但又能印證布衣的說法,更可以讓布衣笑掉大牙。陳世敏老師到底有沒有看過這篇文章啊?如果有看過的話,那我就不知道老師眼睛長在哪裡,我從頭看到尾,頂多就是驚嘆號用的很多,有些段落讓我吐吐血,看不到布衣哪一段足以損害他人名譽、哪裡違法、哪裡不道德。
另外,一邊抱怨有人不肯將你的聲明全文刊載,一邊說只有誰來問過你的意見,好了,現在有人將關於你的所有文章報導全部蒐集了起來,這叫做包藏禍心,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你說布衣齷齪,你高尚、你委屈,布衣又是哪裡齷齪了?是因為把你的文章全部蒐集起來,所以齷齪?還是因為寫在網路上,因為用的是筆名,網路無遠弗屆,網路有原罪,所以就齷齪?
我就不懂,在網路上用筆名、用代號發表,是哪裡對不起你了。光是上搜尋引擎瞧瞧,用布衣或代號boyamboy做關鍵字得到的結果,我大概都可以幫布衣寫一個側寫了:布衣說他經常同時看三份報紙比報,所以可能是公務員(刻板印象),他大概在最近一兩個月密集上網,經常上幾個縣市的教師會網站,另外他的文章中一開始,便交代那是一封與某位政大實小老師往來的信件,他的朋友是老師,所以我覺得布衣很有可能也是一位中小學教師。教育程度應該有大學程度以上,發表方式上,篇數少,文長動輒千字,較少那種習於直接在線上寫作時常有的交談式寫作,應該通常是用文書軟體寫好後再轉貼到網路上,不太像從在學時就常使用網路,而由於代號中有boy這個字,應該不會太老,我猜大概在三十歲上下。
最重要的是,布衣以同一個代號持續寫了許多不同題材的文章,布衣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在網路上持續、穩定建立的身份,布衣就是他的名號,不行嗎?布衣繼續寫作,有朝一日說不定還比你那個教授還出名,試問,誰平常會記得伏爾泰的本名是什麼?你以為布衣齷齪嗎?那麼你怎麼也沒有為布衣叫屈?
家法、廷杖,這樣的話從退休教授的筆下,真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看來有人全都忘了。一邊說台灣的媒介是人人可以唾棄,至於台灣的傳播學界,可不是這樣了,這中間可是有兩套標準的,那個教授在網路上寫了什麼文章,這可都是關起門來的家事,門外頭的外人是頂多可以觀禮、不容插嘴的。
再用一句布衣的話,真是斯文掃地。
吐血吐血再吐血。
這則動畫似乎很能夠代表我的感覺…。
唉呦,我以為宣偉伯的「社會責任論」早已被後起更激進或更從實際面向(materialism)開展的傳播或新聞理論給拋棄在20世紀80年代了,怎麼我們老師的老師或學長陳老師還念念不忘,對牛彈琴呢?
有時候,我真覺得國內的新聞系該改為新聞宗教系,一個人有信仰沒什麼不好,但這些偉大的導師在面對豺狼虎豹、真槍實彈時,若只能搬弄這種一招半式,無法使出讓對手見血封喉的本事,無怪乎會被當作紙老虎給人拿來射鏢。
不能讓對手見血封喉就算了,我覺得是連對手的底細都搞不清楚,真是。就像我之前提到,這位布衣所寫的內容其實破綻重重,直接點出破綻就可以擊退了。
《網路筆戰實務手冊》就說過,除了叫人家反省是沒有用的外,展現自己的什麼民族情感團結向心一樣沒用,因為這麼做一方面根本沒有攻擊性,二方面只會讓自己變成更大的標靶。—這不是很簡單易懂的道理嗎?
我想引用畜生條款下載這份手冊
《網路筆戰實務手冊》
抱歉,還沒寫出來。:p
陳老師寫的第五點,恰巧坐實了媒體控訴政府以評鑑之名打壓新聞自由的說法。依我個人搞與研究另類媒體的經驗,唯有外部出現競爭者強勢壓境,主流媒體「內部新聞自由」的空間才會被拉大與制度化。
與其為文批評或是期待政府插手介入媒體,我的想法是不如把現有的新聞系課程作個大幅調整。一個系大學部的學生加起來至少有240人,全台灣現在的新聞傳播科系搞不好超過20個。加上老師用5000人加上系上的設備成立一個超大型新聞媒體網站綽綽有餘。
既然媒體界如此不堪,缺乏內部新聞自由,而許多記者寫的稿子也未必比學生好到哪裡。為避免將來學生畢業即失業,或是被媒體惡習染黑回頭抱怨學校教的學問一無是處,應該把相關實務佔所有課程比例拉高到50%至70%,其它的理論性課程與專業領域課程分別佔15%。自實際的媒體運作與經營裡邊做邊學,既增加學習效益,又可直接對既有媒體形成競爭壓力。
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固然重要,揭露的任務對新聞工作者而言更是責無旁貸。缺少值得讀的內容,空有識讀能力又如何?放著現有人力設備去搞軟趴趴的大學報、網路新聞報,不如捲起袖子下來玩真的。如果連破報、南方這種沒幾隻貓的小媒體都能在既有的媒體空間裡佔有一席之地,5000人加上足夠湊成一兩班的教授、老師,若再開放一定空間給blogger、個人新聞台台長與BBS/討論區裡的大大,這支雜牌軍的聲勢就很驚人了,更何況開始後還可能會有現職的新聞/媒體工作者帶槍投靠,若能成真對台灣新聞界帶來的衝擊可能還不遜於蘋果日報登台呢?
我只想到一件殘忍的事情,那就是,我們的老師是不是都已經老了呵?
那我們會變得像他們嗎?
我覺得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