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真是一門奇妙的工作。前兩天嘗試了一下翻譯軟體廠商Systran的線上翻譯功能,結果,只能夠以驚心動魄形容。
比方說,透過線上翻譯之後,「學長」被翻譯成「School Leader」,把「學長」當作是「班長」、「排長」之類的名詞了,又「落魄」則翻譯成「Falls the soul」,「魄」真的可以「落」下來,那可還真恐怖。然後,請看這個句子:「Falls the soul rivers and lakes to carry the liquor line」,猜猜看「掉入靈魂之河與湖中以運送液態線條」是什麼意思?喔,這句話是「落魄江湖載酒行」。
就算資訊科技這麼發達,但是要透過機器正確將各國自然語言做讓人可以接瘦的正確翻譯,我猜想或許百年內可能都做不到。或許科技發展的速度快,不過語言變化的速度,可能更快。
這兩天瀏覽網站,不經意又看到了魏德金(Frank Wedekind)的劇作《春之醒》(Spring’s Awekening,1891)的資料,想到之前讀這部劇作的時候,除了參照英文譯本之外,還找了一本在民國初年時的中文譯本對照著讀,那本中文譯本印象中收在王雲五老先生的雲五書庫還是哪套叢書裡頭,譯者說他在歐戰前在德國欣賞了這部戲的演出,大大感動,因此決定翻譯成中文,以饗中文讀者。而讓人感動的是,譯者不但將對白、舞台指示翻譯成中文,還為劇中人都取了個中國式的名字,劇中的Wendla、Moritz、Melchior等,全都改成了春嬌志明之類的名字,而劇中Moritz提到他那個布爾喬亞的家庭在暑假時計畫舉家去德國某個度假勝地遊玩,地名也改成了揚州,真是讓人感動到了想哭。劇本中那種透過民初口語所經營出的氛圍,血氣方剛,對性與愛情濛濛懂懂的在學青年男女,總覺得該是穿著著藏青色的民初學生服,而演員呢,應該去找「情深深雨濛濛」的趙薇還有古巨基吧?
不過,看到的資料是,《春之醒》劇中的制服,該是筆挺的馬裝跟長靴呵。
而或許,有些氣氛,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就會被阻絕、隔離、切斷,只要是讀譯本,就無法感受到那樣的東西。
另外,Amazon上面說《春之醒》這本劇本應該要跟日本能劇的劇本一起買,原因?不詳,或許是那本日本能劇劇本裡頭也有很多的青少年性愛,也或許跟劇中都有人戴面具出場有關。
由人來做翻譯都困難重重了,還不到百歲的資訊科學恐怕還有得學習。
G.E.B. 譯成「集異璧」的經過大概是翻譯最理想的狀況了:作者本人對中文有著高度興趣又稍有涉獵,還特別請了一位中文程度深厚的老外和中國的翻譯團隊合作,為了保留原文中高度的隱喻及自我指涉,不惜以中文重寫某些章節…
然而如果沒有這種機會,還是保留原文中的各種寫法吧~生活習慣、日常用語乃至於文化背景的差異,硬是移植與在地化,還不如期許讀者應該想辦法了解。
就現階段而言,做機器翻譯還不如做全文電子化以利檢索及相關資訊的超鏈結。看書要找資料常常很累,真希望上面有網址可以點選:p
那個amazon的…會不會只是紅標+綠標的賣法啊?;p
不曉得耶!或許應該多找一些其他的書目,來研究看看amazon到底是怎麼配對的。
不知这本fruehlings erwachen现在还能找到中译本吗?急需这本书
谢谢
我不太確定在內地能不能夠找到中譯本,不過台灣似乎也沒有比較新的譯本,而這本有一定歲月的中譯本,大概也只能夠在一些圖書館塵封許久的書架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