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就看到正在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就學的謝智棋同學,於自由軟體鑄造場(OSSF)專案開發網站的每個電子郵件討論區(mailing list)中,散發廣告信件,廣告信件的內容是,該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社群內人際互動關係對個人在社群創新表現」(連結)的調查研究,是「以自由軟體社群及共同研發的朋友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姑且不論散發垃圾信件這件事,看到這份問卷的內容,總覺得有些問題。
這份線上問卷的系統設計中,包含一套自由軟體鑄造場的帳號資料庫,包括在問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求輸入在自由軟體鑄造場上的帳號,並且會進行帳號的過濾,必須輸入確實存在的帳號,才能夠進入到後面的題目頁面,另外就是從第五個題組開始,會開始詢問你「你曾經和那些人聚會過」、「你會與誰分享最新的資訊」這類問題,旁邊就會出現與你目前所輸入帳號,共同參與專案的帳號列表。
問題在於、一,我搞不清楚謝同學的研究與自由軟體鑄造場之間,是否有合作關係。在謝同學的信中說:「本信是透過OSSF網站尋找專案之通信論壇得知使用者電子郵件位置(與OSSF官方系統無關)」,另一方面,在問卷網頁上,卻又掛上了自由軟體鑄造場的Logo,讓人實在無從辨識,這個以自由軟體鑄造場為對象的研究中,這些帳號資料是謝同學自己從某些公開頁面蒐集取得(從每個個別專案的頁面上,都可以取得該專案的成員列表這樣的公開資料,於是,可以建立全部的帳號列表,以及與該帳號參與同一專案的帳號列表),還是自由軟體鑄造場官方所提供。
而從問卷中的題目來看,問卷中有以下題目:「我以身為參加自由軟體研發(OSSF)社群的一份子為榮」、「我很喜歡自由軟體研發(OSSF)社群內的文化及交流氣氛」以及「我很認同自由軟體研發(OSSF)社群成立宗旨及努力朝向的目標」等,也讓人懷疑這份問卷到底在什麼立場上,到底是元智資社系的學術性質問卷,還是在幫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做市場滿意度大調查。
根據自由軟體鑄造場的隱私權聲明,其中有一項免責條款,是,「任何與自由軟體鑄造場相連結之網站,也可能蒐集您個人的資料…『自由軟體鑄造場』對其他網站個人資料之使用,不負任何連帶責任。」所以如果是謝同學自己蒐集而得,比較沒有問題,但如果是自由軟體鑄造場所提供,那,根據授權條款,自由軟體鑄造場的隱私權聲明中,並沒有列出,可以供第三人進行問卷調查。
而除了帳號之外,是不是還提供了別的資料?因為就第五題組開始,在問卷旁會列出的帳號列表的表格標題,說的是「人員清單(以帳號為主)」,就讓人覺得有這樣的言外之音—帳號只是「為主」,在「為主」的帳號資料外,還有別的資料呢!—例如:以姓名為附?
簡言之,看到這份問卷,會給人這樣的疑慮:謝同學怎麼取得這些資料?謝同學取得了多少資料?而如果謝同學與自由軟體鑄造場並沒有合作關係,建議把自由軟體鑄造場的Logo拿下來,不然,會造成自由軟體鑄造場的困擾的。反之,恐怕就要自由軟體鑄造場,好好解釋一番了。
另外,就是我對於謝同學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感到好奇。在問卷中之所以要求輸入帳號,並且詢問你與其他帳號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甚至要求「百分百的回收率」,該是採取社會網絡分析法此一方法所致,要求能夠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確實描繪每一個節點之間的關係。雖然這與我無切身利害,不過,我很好奇線上問卷怎麼有辦法做到百分百的回收率,做出讓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嗎?查了一下資料,歐柏杉在十年前(1995)的論文《E-Mail 與紙張問卷之績效比較研究》中,電子問卷回收率為13.3 %,不知道這幾年的狀況又是如何?說真的,我很欽佩謝同學打算做一份回收率百分百的線上問卷,此舉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以我的眼光來看,我就很不願意做這份問卷,恐怕又會讓謝同學的問卷回收率變得更低些。
不願意做這份問卷的原因包括,如前述,在第一頁輸入帳號的同時,還需要輸入性別年齡學歷等資料,但帳號資料的取得來源交代得不清不楚,我又怎麼能信任之後的處置?既然我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取得我的帳號,我又怎麼能夠真的相信元智資社所的隱私權聲明中這樣的說法:「本調查所收集到的各項數據與個人資料僅做研究用途,絕不外洩。」
或是,帳號可能不算是個人資料?而線上問卷設計成必須要填寫在自由軟體鑄造場的帳號,才能夠作答,但是系統又設計成沒有任何密碼或其他確認身份的機制,也就是,任何人知道了我的帳號,都可以用我的帳號,隨便填寫問卷的內容,研究者自己真的能夠信任這樣便宜行事而取得的資料?又怎樣擔保被研究對象的再現沒有問題?資料取得的問題會影響最後論文的寫作,而影響也不僅在論文的寫作者,更包括被書寫的對象。
因為問卷資料可以作假,而帳號名稱也不被視為是個人隱私資料,那麼也便必須要交代這篇論文的書寫方式,因為我也相當疑慮,最後論文寫出來的時候,會不會出現這樣的句子:「以zonble這位使用者為例,就研究結果來看,雖然他參與了七八個專案,但是專案的開發過程中卻根本沒有任何與其他成員互動…」然後就白紙黑字印出來,送進了圖書館、線上資料庫,公開散佈、展示。
問卷中的問題,也實在設計得讓人不知如何回答,比方說這些問題:「在參與專案的過程中,您認為自己是專案中的一份子」、「我很喜歡參與專案中的各種活動」、「我喜歡參與專案內事務的討論」、「我覺得專案內其他成員對於專案事物都很熱心」等,這種問題就假設填問卷者只參與一個專案,而不是一次參與個七八個專案,或是,問卷的設計者只以為填問卷者所參與的每個專案,狀況都是一樣的。這樣的問題,除了覺得謝同學沒有參與專案的經驗之外,更覺得謝同學對於所要研究的社群,似乎也沒做過什麼功課。
總之,我做為這份問卷的研究對象,基於以上理由,我非常、非常不願意填這份問卷,而就算我做不做這份問卷,有些事情也必須要說清楚、講明白。
也敬祝謝同學早日完成學位論文,課業順利。
楊先生
您好 ,首先 我先跟您解釋我收集資料的來源,如您所說,我從每個個別專案的頁面上,都可以取得該專案的成員列表這樣的公開資料,於是,可以建立全部的 帳號列表,以及與該帳號參與同一專案的帳號列表逐一收集而來,我並未透過OSSF系統本身獲得任何資料,也無機會經手OSSF的資料庫,請您放心。
但整個問卷的流程我有與OSSF的計畫主持人及專案經理告知,我目前已將OSSF的LOGO拿下,以避免混淆視聽,另外需跟您解釋的部分,我本身也有參與OSSF的部分專案開發,也瞭解OSSF本身是開放性的團體,一個人(帳號)可加入許多專案也可在專案中獨自進行研發或和群體共同研發,因此我在設計題目時並非以單一專案為前提(若我不了解,那在我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也應該會發現這樣的問題),而是單純的設計在研發情境時可能發生的狀況(故註明不涉及技術層面,單純就學術的角度做研究),當然也有在研發的過程中完全不互動(這也是一種互動結果),我並不期望每一個專案的專案成員都能夠回答我的問卷,我只希望大家能給予我意見指教(如楊先生您這樣)好讓我這份研究能持續下去並有機會完成,若楊先生您還是覺得不妥或覺得不被尊重,我可當面與您解釋我的論文及研究流程方法,或運用其他您方便的方式與您解釋,,只希望您也能夠參與我這份問卷,也能明察我是從學術的角度而非存有任何商業私心。
敬祝
研安
元智大學資社所學生智棋謹上
反應還真快@@不過有時到處寄或留言實在有點反感^.^|||
就我短暫的工作與研究經驗只學到一件事
沒有common sense
就很難make sense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我看到來路不明的 junkmail 就直接垃圾桶伺候了
想叫人填寫問卷
最好想想比亂發郵件更高明一點的手段…
查了一下,歐柏杉(1995)比較E-mail與紙張問卷的績效,電子郵件的回收率為 38.3%,傳統郵寄問卷為 13.3%
別鬧了,那是 1995 年,一個人一天收到的email不會超過10封的年代。而且,有沒有禮物在後伺候,結果差很多。不知道你找個這個數據有沒有這些「環境資訊」。
不妨去ACNielson問一下他們去年「網路使用大普查」的問卷回收率吧!就連Sony的DV伺候,這個問卷回收率有沒有超過3%都可能有問題。
這麼明顯的錯誤……現在的教授都不指導學生了嗎?
我想原意是好的吧 他以為這個世界上都是好人吧,但其實閒人不多,好人更少,所以他才做這樣的研究沒有 如同 前人所說沒有common sense,很難make sense 我們不能理解他的研究,實在也沒必要妄下斷言….不過亂發郵件還是不對,還是要指責一下
Pingback: ..::芝麻豆子事::.. » 填問卷!!
Hello Gea-Suan Lin,
Please email me. You were right. That bench in the front of the photo has Japanese writing, so it cannot be in Taiwan. My friends in Tokyo found the correct location, in Ishaya City, Japan. In the September 19 issue of the Taipei Times, in the ZIPPY cartoon on the comics page, you will see this bus stop depicted in the cartoon. Thanks to you, YOU, all this happened. Please email me. I want to thank you in person.
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