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事情弄完,覺得應該要窩回圖書館ㄧ陣子。不過,先順手筆記ㄧ些事情。
從今年五月十日到七月十日兩個月時間內,在台灣的媒體上所報導的所謂「行動劇」演出,總共有三十四場,也就是,在這兩個月當中,大約平均每1.7天,就會上演ㄧ次「行動劇」,這樣的(氾濫的?流行的?)演出頻率,的確超乎我想稍做統計之前的想像。
行動劇演出這麼頻繁,而在國圖的期刊論文資料庫中,用行動劇搜尋,居然只有ㄧ篇,在碩博士論文資料庫中,找到六篇,其中跟晚近台灣的行動劇相關者,好像就只有洪裕程八十八年在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所做的碩士論文《運動:安身立命於無以為家》當中的第六章,一種(氾濫的?流行的?)的演出、表現(?)形式,在媒體上每1.7天就會出現的詞彙,在期刊與碩博士論文方面的文獻這麼少,也讓我詫異。太奇怪了。
幾本關於台灣劇場發展的專書應該還要去查ㄧ下,不過,ㄧ定要窩回圖書館了,另外,從小劇場運動來看,也與現在所謂的行動劇,有著相當差距。而這種天天上演的劇碼,好像卻沒有什麼說法,可以清楚說明所謂的行動劇是什麼?
媒體報導當中所謂的行動劇,大概有幾種意義,ㄧ:在抗議活動中,用戲劇手法(?)表現抗議內容。二、官方的各種宣導活動,也使用所謂的行動劇、行動劇場。三、做為ㄧ種儀式使用,如六月17日的獻土儀式。我在ㄧ些論述當中看到的,多是將行動劇場指涉成在某種理論下,具備某種特殊意識形態的演出,但是在台灣的媒體報導中的現況是,政府演行動劇、執政黨演行動劇、在野黨演行動劇、非政府非營利組織也演行動劇,不知名、不確定的對象也在演行動劇,什麼人都在演行動劇,所以,在台灣的普遍中文使用中,似乎重點不在於意識形態本身的問題,而在於用來稱呼某種形式(?)。而在中文的不精確用法中,西方Activist與Mobile,在台灣都稱為「行動」,所以「行動劇場」或「行動劇院」還有另ㄧ重意思,就是如果你可以拿什麼多媒體手機播放影片,也被稱為是「行動劇場」、「行動劇院」。
簡單整理資料如下
五月份(10日至30日,11場)
11日、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要在六月舉辦「第一屆全國政經節」,在當天舉辦活動記者會,在記者會上演出行動劇,內容是:「諷刺當前種種亂象,齊聲高呼『我受夠了!』為活動熱身。」(中央社程啟峰)
16日、民主行動聯盟舉辦「後520台灣社會論壇」,論壇便以「大學生演出行動劇」開始。(TVBS李昀臻、徐崑山)
17日、媒體改造學社與傳播學生鬥陣等團體,抗議新聞局將台視、華視財團化,「而周遭的民眾則大喊『凍蒜、凍蒜』,但陳水扁當選後,隨即撕毀白皮書,放在腳下賤踏。學生隨即大喊『說一套、做一套!』」(中時李怡志)
17日、莊永明等人前往教育部陳情,要求將日治時代的「台灣農民組合」相關史料,納入中小學教材,活動中,「陳情代表在莊永明率領下,以行動劇方式,籲請教育部重視日治時期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一年間『台灣農民組合』這個為數三萬人的農民團體,為爭取基本權益而共同奮鬥的事蹟,應將其列入國民中小學社會科課程綱要,進而編入教科書裡。」(中央社陳蓉)
17日、「五三青年政改聯盟」抗議國民黨金權政治。「學生喬裝成一隻大金牛,以行動劇諷刺國民黨與部分財團關係糾結的結構。他們認為,和利益集團掛勾的結構性問題,不是「世代交替」能解決的,民進黨執政四年,政策明顯圖利財團,但是泛藍也不能免責,因為國民黨過去長期執政,是金權政治的始作俑者。」(中廣繆宇綸)
18日、「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成員,十八日上午在立法院大門前,表演行動劇呼籲國會改革,反對立法院政黨協商的密室分贓政治。」(中央社記者吳繼昌)
25日、「親民黨籍高雄市議員王齡嬌,上午率數名身著迷彩裝軍服,頭綁抗議布條的退除役官兵,至高雄火車站演行動劇,抗議『台灣出兵伊拉克』,一度被警方舉牌制止」(中央社程啟峰)
26日、「民眾」(報導中沒有清楚交代明確對象)抗議台灣可能派兵伊拉克。「抗議民眾在紙棺材內,放了一具紙做的台灣士兵屍體,象徵『派兵伊拉克』是將台灣子弟兵送上戰場,白白犧牲,民眾還以行動劇表達反對派兵。」(TVBS張維銘、李汪勝、彭光煦)
28日、抗議指紋建檔。「全民個人資料保護聯盟昨天演出籃子裡雞蛋行動劇,諷喻內政部擬將增修戶籍法第八條二三款要求換發身分證必須要捺指紋,不但增加資訊外洩的風險,有違憲之虞。該聯盟要求該項條文還沒有刪除前,應先提請大法官釋憲。」(台灣日報顧美芬)
30日、田秋菫民進黨內初選造勢。「田秋菫主張『建立中央山脈保育軸,成立環境資源部』,當場與義工們演出行動劇,諷刺立院對環保議題的漠視,須要環保尖兵前進立法院,」
31日、師大環教所、五二三生態登山學校、荒野保護協會、周周爬郊山及各大專院校登山社團組成「反纜車聯盟」,反對興建高山纜車。「昨日遊行並向行政院發出怒喊,以行動劇『剪斷』高山纜車線。」(中國時報王超群)
六月(1日至30日,17場)
1日、「國立高雄大學環境永續週活動一日登場,並將於五日簽署『塔樂禮宣言』,這項活動激發學生對土地的認同與對環保的重視。圖為學生表演行動劇為活動助興」。(中央社程啟峰)
2日、台中縣衛生局宣導拒煙活動。「活動中以『阿伯離婚(菸)了』行動劇揭開序幕,由拒菸大使演出吸煙對自身減康的影響及二手菸影響孕婦、兒童等問題。」(中央社趙宏進)
3日、「全民個人資料保護聯盟」成員再去立法院抗議。「舉行『反對重要法案混水摸魚,清倉拍賣』記者會,表演行動劇反對重要法案透過政黨密室協商渾水摸魚、暗度陳倉。」(中央社吳繼昌)
4四、根據五日的民視新聞報導,「勞工團體4日演出行動劇抗議勞工退休金新制度上路之後,勞工的舊有年資跟著泡湯。勞工團體在場外施壓,場內的朝野協商不受影響,4日下午結果順利出爐。」我卻沒有找到四日的新聞 。
5日、高雄縣宣導防治腸病毒。「過去曾被視為登革熱疫區的高雄縣,上午特別舉辦防役嗆聲宣導,透過行動劇,要加深民眾對疫情防範的重要性敲下響鑼」(民視鄭兆佐)
5日、台灣環境清潔日,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與環保團體進行座談,「綠色和平組織等30個環保團體抨擊這是一場沒有意義的座談會,更用行動劇的方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環保團體也上演行動劇『惡靈篇二』抨擊座談會,隱喻惡靈的力量(隱喻黑金、權力、官僚、財團)讓政府各部會迷失自己,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昏睡過去。而河川、山岳、土地、海洋等也被無形破壞,紛紛死去。」
15日、「前天黃埔軍校校友在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領軍下,同聲反對制憲,引起民進黨立委強烈反彈。今天民進黨立委蔡啟芳更以行動劇,穿軍中四角內褲,痛批黃埔校友是殘兵敗將,不配談論制憲。」(TVBS謝曜州、盧宏昌)
16日、同志聲援晶晶書庫。「日前台北晶晶書庫販售男同志寫真集,被以防害風化及猥褻罪名起訴,上午開庭,上百名同志聚集在基隆地方法院聲援,用行動劇諷刺刑法第235條對於猥褻的認定,要求兩性平等,男女寫真應該要一視同仁。」(TYVBS劉欣達)
16日、「民主行動聯盟十六日在立法院以行動劇質疑連死人、失蹤人口、出國的人都能投票選總統,要求公佈總統大選選舉人名冊。」(中央社王飛華)
17日、反軍購。「民主行動聯盟下午赴美國在台協會(AIT)前表達不滿軍購的訴求,以行動劇方式諷刺軍火採購案將債留台灣子孫,並安排小女孩唸出給布希爺爺一封信的內容」(中央社李佳霏)
17日、「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東華大學師生於年初發動『送台灣土‧進聯合國,把台灣放在心上』蒐集台灣土運動」「昨日,多位國立大學院校學生群聚在凱達格蘭大道外交部門口,將外交部前的土壤裝進瓶中後,學生便戴起面具,扮演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及八大工業國(G8)領袖,演出行動劇,然後一起步行至總統府,將土壤模型遞交陳總統與呂副總統簽字祝福。」(台灣日報陳玲芳)
19日、反軍購遊行。「扮演死神的黑衣男子以火燒台灣的動作,象徵兩岸軍備競賽會讓台灣引火自焚;上千名社福團體成員打著反軍購的訴求,走上街頭。反軍購遊行發起人周聖心:『希望台海兩岸有一個比較長期的和平協定或是永久中立這樣的想像。』」(TVBS新聞)
20日、高雄市教師會等團體組織「反賄選家族參選」結盟。「聯盟成員卅餘人手持反「賄選家族參選」標語、演出諷刺政黨沉淪的行動劇。」(中央日報蘇兆安)
23日、「台中市書香關懷協會今天在台中市政府舉辦『搶救家暴大作戰~婦女安全紅綠燈』活動,並演出行動劇,請台灣男性丟掉面具,對於難以啟齒的家暴,勇敢走出堅強的表象」((中央社郝雪卿)
25日、「全國教師會、臺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和中學生權益促進會今日將舉行成立『高職教育發展聯盟』記者會,邀請關心職業教育的教師、家長和學子,一起為高職學生說句公道話,高職學子並將演出行動劇,期讓更多教育人關心高職教育的發展。」(中央日報謝蓉倩)
30日、羅文嘉與鄭麗君舉辦「青年國是會議」記者會。記者會中,「年輕人們以行動劇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教育、兵役制度、校園民主,以及就業等問題的關心。至於國是會議的討論主題怎麼決定?青輔會設計出20道題目,即日起在網路上開放年輕人票選。」
31日、「『工學聯合』昨天上午到教育部上演行動劇,抗議大學調漲學雜費。」(台灣日報顧美芬)
七月(1日至10日,6場)
1日、反高學費。「『工學聯合』昨天上午到教育部上演行動劇,抗議大學調漲學雜費。劇中,兩名學生打賭教育部是否受到大學威脅調漲學雜費,結果賭輸的學生被迫脫褲子。」(台灣日報顧美芬)
2日、「『93學年度學雜費?』『不漲、不漲、不漲!』反高學費聯盟上午至教育部前,抗議今年開放大學調漲學費,他們演出行動劇,諷刺校長是吸血鬼,也送了一串大蒜給教育部,希望教育部能夠對抗吸血鬼校長。」(中時李怡志)
4日、「親民黨立委楊富美所發起的『闡揚民主真諦燭光晚會』」「演出『美國總統華盛頓坎櫻桃樹』的行動劇,以華盛頓誠實、不說謊的精神,暗批執政黨、陳水扁以不法的手段,贏得總統大選。」(中央日報徐筱嵐)
6日、「『抗議日本公害輸出!』反核團體6日上午聚集在日本交流協會前高呼口號,並上演行動劇,表達反對核四機組再次登陸的立場」(Ettoday邱瓊平)
6日、「為增進民眾了解『同志』,進而認同『同志』文化,高雄市社會局結合民間團體六日舉辦『彩虹心視界|同志影片讀書會』記者會,會中並以反諷行動劇呈現『同志』社會處境的艱難。(中央社程啟峰)
10日、「蔡啟芳與五一一台灣正名運動聯盟執行長王獻極、台灣菸酒公司產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蔡登順昨天在立院門口召開記者會『挺台啤、反青啤』,同時演出行動劇。」
我不是很確定行動劇在台灣的起源,但第一次接觸大約在九零年代初期(但事實上,應該是八零末就出現的東西),八零末、九零初,正是小劇場活動力最興盛的時期,各式各樣的理論透過讀書會、演出活動等形式被引進。當時的行動劇似乎和工運有很大的連結關係,至少我第一次參與行動劇的「製作」,就是在九零初期的秋鬥。
不過,當時我個人的體驗是,與其說是習慣上的劇場演出,更像是同樂會上的表演。只是希望硬梆梆的理論變成比較有穿透力與感染力的表現形式,帶有一點幽默感是最好這樣。然後不知不覺的,這變成所有記者會上必備的把戲,我甚至還曾在某場民進黨婦女部的記者會上出演陳水扁一角(哈)。更別提後來還有Shoex等企業記者會的邀約…只是這種場合的演出變得越來越像同樂會的餘興節目,也越來越令人感到尷尬,當我不再需要聊聊幾千塊的演出費之後,這種邀約就敬謝不敏了 :p
撇開虐待動物的議題不談,我想柯賜海就是目前最強的行動劇表演者了吧 XD
以前的行動劇演出現場不乏小劇場工作者的蹤跡,但現在已經越來越少這種現象了。
btw
當時的行動劇演出也是有不少草根理論在背後支持,所以常常可以在行動劇工作者的活躍場合裡遇到菲律賓等地來的工運活動成員串連這樣。只可惜我不算個用功的理論研究者,當年參加的讀書會都讀到背脊後了 XD
我是覺得,目前在一些資料中所反映、再現出來的問題,與之前一些朦朧的印象,實在有一些差距。我接下來想要做的,也就是把所謂「行動劇」怎麼會變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整理(或用文謅謅的說法,耙疏)出來。包括幾個不確定的問題,比方說,「行動劇」這個詞彙創立的起源,還有南宮博士所說的,在「不知不覺」中,到底是什麼時間,怎麼產生這樣的變化 ,怎樣從九零年代初像鍾喬老師目前持續在推動的行動演出,到現在這種(我直覺是,感覺是,但是還需要再去弄一點資料說明)幾乎都是以滿足媒體為目的的「行動劇」。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會以為柯賜海是台灣目前最具代表的行動劇表演者,但是在這兩個月以來,仍然不少關於柯賜海的新聞,比方說他去買了什麼鱷魚啦、豬啦、牛啦,但是在媒體的再現當中,卻沒有一篇報導,以「行動劇」稱呼科賜海的表演(?)形式。蔡啟芳穿黃埔內褲就是行動劇(老實說,這年頭黃埔內褲還不好找),柯賜海牽黃牛就不是行動劇。這當中存在著落差,但是目前我也不知道怎麼去解釋這樣的落差。
我覺得我關心的,是行動劇這個「概念」本身。其實不是在做什麼理論工作,而是田野工作。XD
的確是個有趣的研究主題 😀
其實如果以我個人的感覺來說的話,不論行動劇原初的運動意義為何,到後來,都變成「殺底片」的工具了(這也是讓我感到尷尬與不願意繼續介入的原因)。就好像絕大多數劇場演出(不論大小或任何一種形式與名目)的劇照,常常都是一群人做出不見得與題旨相關的「齜牙咧嘴」畫面一樣。在參與那麼多場記者會後,大抵上,什麼時機會引起攝影記者猛按快門,都已經了然於心。有時候,甚至會有遲到的記者自行「設定」他們所想看到的特殊場景,這也造成我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抗拒參與任何形式的「劇照」拍攝,因為實在常與演出題旨相去太遠。
一場記者會,如果只是政治人物侃侃而談,大抵上只會讓攝影記者有無從下手之感。因為胃口被養大了,我們需要在版面上安排越來越厲害的齜牙咧嘴,我們希望長篇累牘的論述或籠統空泛的演說能夠更加的具像化,簡約成一個能抵千言的影像。
因為我對這種比較具有運動性的目標,不若鍾喬老師與其門下那般熱中,所以對於這部份的質變過程,的確沒有「點滴在心頭」的感受,而對於時間點等更細緻的演變過程,便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只依稀記得,從某一天開始,就越來越覺得這種活動充滿羞辱了。當然的,也有很大一部份是自己羞辱自己XD
行動劇 = MAKE A SCENE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