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能不看電視就不看電視,不過,偶爾打開電視,還是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台灣的電視實在讓人很難看得下去,例如,上週六拜訪友人,在友人住處,就很不幸的看到了中天新聞台的報導,就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則報導是這樣的,在電視畫面中,女主播說:「三百多年來,清幫一向披上了一層神秘得面紗,而今天清幫也在台北舉辦了一場秘密的聚會」—這場秘密的聚會秘密到了會上電視,真是秘密極了。
另外,就是美國牛隻感染狂牛症,行政院宣佈停止美國牛肉進口的相關新聞,記者則是這麼說:「是的,現在在記者身後,就是在台北市東區一家相當出名的牛排館,今天行政院宣佈了停止進口美國牛肉的消息,是否對台灣的消費者造成衝擊,是觀眾都非常關心的焦點,剛才記者正在採訪一位正在牛排館中進餐的民眾,小姐您好,請問妳是不是因為以後就吃不到美國牛肉了,所以現在趕快來吃牛排呢?」
看到這裡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在這種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的當下,立刻做出的決定是轉台,轉到播放日本綜藝節目的頻道。
日本台播放的是一個我不確定翻譯名稱的節目,日文原名叫「ウルルン滞在記」,內容大概是,在每一集節目中,分別會播出某位日本藝人前往世界各地某個角落,生活一陣子,然後將當地的生活體驗帶回給日本觀眾;這一集在日本原本於2003年3月9日播出,內容是佐籐江梨子前往巴西的弓場農場,後知後覺的我才知道這世上居然有像弓場農場這樣的地方(節目訊息可以參見這則新聞)。後來在網路上搜尋一陣,也發現可說完全沒有這方面的中文資料,其他語文的資料也很少,能找到的幾乎都是日文以及葡萄牙文資料。
就我所能夠看懂的日文漢字,以及從節目中看到的內容,簡單介紹弓場農場,我也無從判斷這些二手資料是否有美化之嫌,就姑且看之吧。
弓場農場是由第一代日本前往巴西的移民弓場勇(1906-1976),在武者小路實篤思想的影響下,在1933年前後所創立的共同農場,距今創立80年,在2003年以Comunidade Yuba 為名登記,並且在2004年成為NGO組織。弓場農場雖然位在巴西,但是農場全是以日本人所組成,並且八十年來繼續維持日本的生活方式,包括說日文、吃日式的食物、給予下一代日本教育。農場當中完全自給自足,農場中主要是芒果等作物,人們實用的食物,全都來自於自己所種植—自己從附近河流捕魚、自己種植牛蒡香菇、壓製豆腐(可以參見生活)這一頁的內容,在農場中每個人身上都不需要攜帶金錢,因為生活所需並不需要透過金錢獲得。
對照台灣的環境,這樣自給自足的生活會讓人想到高雄的錫安山,但是又有所不同,營造錫安山上集體生活的,是宗教信仰,而凝聚弓場農場的,讓人們在務農之外捨棄物質享受的,卻是藝術。在「ユートピアへの挑戦」(烏托邦的挑戰)這一頁中就說,弓場農場代表的是「生活藝術社會主義思想」。
各種藝術活動在農場中,約莫是從二次大戰結束後開始,而在弓場農場的發展概略史上,特別強調彫刻家小原久雄、舞蹈家小原明子在1961年時加入弓場農場,或許對於之後的發展有著特別強烈的影響。在電視螢幕上,看到在農場中,有著一座自行搭設木製劇場(天啊,農場中的劇場),而所有的成員都在藝術的薰陶之下,兒童自幼學習小提琴(可以參見網頁上的音樂活動這一頁),所有的樂器都是自己製作的(在網站上,也可以看到農場成員怎樣在繪畫教室中製作樂器,在繪畫教室中還舉辦了俳句詩會,製作陶藝以及家具),而小原久雄夫婦在弓場農場中所主要厚植的,則是芭蕾舞團,在網站上可以看到這麼一張照片,當初芭蕾舞團並沒有場地可以練習,所以是在食堂中排練,網站上的說法是,芭蕾現在已經是農場生活的一部份,在白天務農之後,晚間,大家便一同練習芭蕾,而在農閒的時候,甚至則回到日本,或是到其他國家公演。
你知道要經營這樣自給自足的農場需要很多條件,你必須活在能夠不被農產傾銷,種出來的農產品還能夠維持生活所需,這樣的條件在你我所身處的遠東國家根本不可得。而作為農場耕種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拒絕商業化專業化與學院化的藝術,而這又是怎樣的藝術啊!天啊!在農場中的劇場啊!
但是,八十年來在他鄉,這樣一座農場中,始終只有日本人,這一點卻又實在讓人苦惱不已。
我們無從得知這個農場是否接納外國人,也不確定他們與當地居民 (原住民?) 的關係如何。更令人好奇的是,農場的劇團/ 樂團/ 舞團,是否曾經嘗試將日本傳統藝術融合巴西的在地民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意義就不大了。畢竟小提琴跟芭蕾舞都是歐洲白人的玩意兒,不能代表日本。此外巴西也不缺優秀的小提琴家跟芭蕾舞團。
如果往壞處想,「生活藝術社會主義」未必是恰當的形容。這可能只是一群奉行反璞歸真的菁英階級,與其他在日本政府鼓勵人口外移政策之下遷居拉美Japantowns並抗拒融合的同鄉們相去不遠。他們不 (須) 繳稅,對拉美經濟發展與跨國文化交流的貢獻也不大,卻用「人家的」農牧地來糊口。
好啦,我承認我對日本人有偏見,大家趕快來咬我 orz
若往好處想… 這真是非常有益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絕非咱們分秒必爭、可憐兮兮的台北人所能想像。
和美國的AMISH人很像。
我很好奇的是,如果過著如此出世的生活,
又是如何獲得另一個世界的金錢,
然後購買機票回日本公演?
Oringin2,
既然都已經申請成為NGO組織了,自然會有會計和基金管理之類的機制。
我腦海中浮現的卻是『美麗新世界』這一本古典小說。當然,弓場農場也許是比較健康、自然的版本。如果把弓場農場這樣的機制放大的話,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其實是可以養活所有的人類,且提供不錯的生活品質。
姑且不論資本主義/馬克斯主義(還有成千上萬介於這兩極中間的其他主義)的爭辦。
其實,我還滿嚮往這樣的生活的:)
I recently went to a talk about collective farms in China – new ones, not old communist ones. One interesting thing that was said was that even though these collectives were fairly “democratic,” they didn’t want other farmers copying them because having a collective gives them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以前還會注意電視上的新聞
從高二開始,便不太注意了
而現在根本只大概翻翻報紙
電視新聞已經無法讓我有繼續看下去的想法了
結果,我和zonble您一樣,轉到日本綜藝節目去啦XD
說實在的,我覺得日本綜藝節目的品質比臺灣好太多了
我還是看電視,因為家裡網路很慢orz
電視品質差,觀眾有權利選擇不看,但是選擇不看的觀眾畢竟是較少數的,這代表了低品質的電視節目或報導一樣擁有足夠的收視率,這也代表了他們能夠繼續以這樣的品質存活下去。
不看,只是一種選擇,而看了之後,選擇可能會比較多。
當你選擇放棄,你就看不到現在的媒體到底選擇新聞時是依據什麼樣的價值觀進行判斷,那麼你只能提出[現在的媒體很爛]這樣的感想,而無法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建言。
如果看了,就像zonble上面所講的,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媒體充斥著這樣的荒謬報導,我們可以指出他們荒謬之處,雖然也許他們不一定會接納,但至少我們有機會將我們的意見傳達給他們聽見,聽見之後能不能作出對應的改變不是我們所能確定的,但至少盡人事才有辦法聽天命,否則我們將永遠活在逃避媒體的世界之中,這是一個好現象嗎?
當然,我只是提供我的想法,而我也對於自己要不要繼續接受這樣劣質媒體的疲勞轟炸感到疑惑,看了,我真的有辦法改變什麼嗎?
但我還是選擇繼續看下去,至少我可以在網路上抱怨東抱怨西……。(還是我該將時間拿去作更有意義的事呢……我真的開始懷疑看下去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東森新聞,讓我更覺得不削看。
在討厭她之前,我還稍微的觀察過東森。
東森不只把新聞當作綜藝節目在播,很多事情都隨便下非常聳動的標題,如此來炒作。
舉個例子:腳尾飯事件時,爆發的第一天。狠狠的痛批店家、殯葬處。幾乎是不經查證的情況下看圖說故事。那個新聞畫面和自家電視台的xx追緝令根本就是一樣的。直到爆發做假,東森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撇清關係,危機處理能力超強,這點很厲害。
在別台新聞報導過的什麼感人故事,通常過幾天在東森又會看到,那個新聞都已經是舊聞了。此外東森還會拿著舊的新聞、舊的畫面回鍋再炒一次。通常這種情況是那幾天沒有什麼重大新聞。
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公權力在哪裡?民眾的權益誰來保護?」,由東森的新聞台播出格外的刺耳。
其實這樣觀察,也蠻有趣的啦。就如同 「對窮極無聊的事務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