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危機反應在訂戶與讀者的銳減,報紙的挑戰來自於新的電子媒體的出現,但是報紙這種媒體的真正問題在於:現在做報紙的人,似乎嚴重忽略了報紙這種媒體的根本特性,不瞭解自己這種媒體的特性,又如何與其他媒體競爭呢?
報紙(newspaper)—或稱新聞紙—其實是兩種重要的成份組成的,其一是報(news)、其二,就是紙(paper)。只有新聞但是沒有印在紙上不能稱為報紙,一卷又一卷空白的紙張沒有載負任何資訊,也不能稱為報紙,只有將資訊印製在紙張上,才能夠稱為報紙。
從十八世紀報紙開始在歐洲流行起來,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不管在這兩三個世紀期間在排版觀念上有過怎樣的變遷,基本上,報紙還都視同一個樣子:幾大張印滿文字圖片與廣告的紙張,一疊紙的用途,就是讓人對上面的報做一次性的消費。現在做報紙的人,基本上,也只能說是懂得怎麼「報」,卻可說沒什麼人懂得「紙」,而新聞學教科書上對於各種媒體類型的分析也都很蠢,上面通常是這麼說:報紙的時效性沒有電視與廣播來得快,但是因為有較長的準備時間,也有較大的篇幅,所以可以將稿件寫得更為深入,更為全面的交代新聞,實際上,也並沒有嘛。
報紙之所以是報紙,或是報紙還有怎樣的可能,重點並不只「報」有怎樣的型態、變成怎樣的型態,而是紙張本身所具有的可能,作為資訊的載具是可以取代的,但是紙張的特性卻是其他媒體所不能取代,尤其是紙張的物質性的存在。因此,你只能夠拿報紙包燒餅油條、拿來墊便當、拿來塞在鞋子裡,在粉刷牆壁的時候,你也是拿報紙蓋在地板上家具上避免水泥漆滴落—而你是不能夠拿電視、拿電子報、拿部落格做這些事情的。
而紙張最微妙的用途在於,你用來擦屁股的,你用來接觸你的肛門、你那最私密(也可能是最神聖)的處所的,是紙張,你同樣不會拿電視、拿電子報、拿部落格做這件事情。如果真要說紙張能夠以哪種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不能夠做到的方式呈現新聞,我覺得,就是紙張可以把新聞現場,變成紙雕模型。
說認真的,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文章:〈預購….蘋果日報???〉,裡頭這麼說:
…我沒想到,這份號稱台灣銷售量最高的報紙,竟然可以在網路時代逆游而上,零售熱賣的程度讓超商祭出「預購」的招數?真是讓我佩服到不行!
仔細想想,同樣在網路時代,報社倒了好幾家,但是蘋果日報卻能夠創造銷量,當中的重要原因,我覺得問題不在於讀者對於新聞的需求、資訊的需求,而是對於紙張的物質性需求。
蘋果日報是在什麼時後會被搶購一空呢?好,你說讀者不滿足於單方面的接收,只有網路媒體的特性可以讓讀者參與、互動,但是,當你在王建民又拿下一次勝投的時候,你除了在電視上觀看比賽,在網路上發表心得之外,你還有一種需求,就是你想要得到一張印刷精美的王建民大海報,而哪家報紙上有整版的王建民照片?不就是蘋果嘛。
而如果把幾份報紙擺在我面前,你說蘋果的新聞都做得很簡單,沒兩下就可以看完,但是,我還是會在蘋果日報上花上最多的時間。原因無他,我拿到一份蘋果日報,看了看頭條之後,我會馬上翻到後面的版面,開始玩填字遊戲,還有找找看左右兩張照片到底有哪十個地方不一樣;是了,在電腦上也可以玩填字遊戲,也可以比比看兩張照片有什麼不同,但是跟紙筆的成就感,還是不一樣。
如果更有時間一點,那順便玩玩數獨,對著螢幕玩數獨,與拿著紙筆在格子旁邊試算過,也是不一樣的。話說,其實我覺得放在數獨之類的遊戲旁邊的廣告,應該收費要貴些,因為讀者會在這些版面上,花上更多的時間。
報紙的生存之道就在於如何發揮紙張的特性,民生報關門讓人惋惜的地方在於民生報雖然標榜民生,但是到最後都只是一份民生報,而不具有民生用紙的性質,而不能夠真正可以稱上是屬於民生的「報」「紙」。
具有民生用紙性質的報紙,可能有幾種狀況:
最理想的狀況是:把新聞印在衛生紙上,因為天天用得到,一定用得著,而且當你拿來擦嘴擦鼻涕的時候,更具有強迫觀看新聞的效果。不過,囿於目前印刷術的限制,如果你把新聞印在衛生紙上,油墨勢必會暈開,而且拿來擦臉的時候,油墨也會黏在你的臉上,變成一塊黑一塊紅,至於其他地方…也是一樣;而你用現在的報紙拿來擦臉,感覺也是非常不舒適。可印刷的衛生紙想來是未來亟需要發明的科技。
遷就現實,那種像是Tempo 牌小包裝抽取式面紙型報紙(簡稱—「面報紙」),是比較可行的方案。香港的報攤上賣報紙的方法,往往是弄一個大塑膠袋,裡頭就放了一份報紙與一份面紙,讓你一邊飲茶一邊看報一邊擦嘴;不過,這兩者其實可以合而為一,比方說,在一包面紙中,一半是面紙,另外一半是幾張同樣大小折起來的報紙,把報紙與面紙包成一包,一起賣,如此一來,就算報紙過了期,還是可以打個對折當面紙賣,不怕賣不出去。
此外,這種面報紙裡頭最好有一些清涼照,男人在一些時候,會同時需要清涼照與面紙的。
另外一種可能是,單純的報紙市場萎縮,那麼,報紙就應該去攻打其他的市場,報紙是紙,紙是一種文具,那麼,只要加強報紙作為文具的性質,報紙就可以打入文具市場。
例如,台北有份免費報,裡頭的文章又無聊,錯字又多,裡頭就只有當週的藝文活動預告稍微有用一些,但是又把活動預告排得密密麻麻。這種藝文活動預告呢,就是讓你突然想到要去看什麼戲的時候,覺得應該去拿份報紙,但是你拿到這份報紙之後,你又不會想把這份報紙留在身上,放在書包裡頭總是覺得佔空間,但是過沒多久,又覺得應該拿一份。於是,你就覺得這種資訊設計很失敗,這樣的免費報如果想要讓人多看幾眼,就應該設計成一種讓人想要帶上個幾天的文具。
首先,紙張應該改成菊八開左右的筆記本大小,然後,與其把藝文活動預告排得密密麻麻,不如把整份報紙設計成一份夾帶新聞報導的當週每日行事曆外加筆記本:可能前面先放些簡單的報導或廣告,到了中間,我有一個對頁,就是代表某一天,其中一個版面是印上這天的藝文活動,另一個版面,就整個留白、或是劃上讓人寫字的格線,這樣我又可以從這份「報紙」上面讀到報導,又可以讓我拿來紀錄我的約會,這樣一份報紙,我就會一個星期都帶在身上。
後面呢,可以是一些半版廣告半版當筆記本、計算紙的空白,報紙之所以一次消費之後就沒用,問題就出現現在的報紙都是整個排滿的,全部的紙張都拿去做新聞與廣告用途,反而失去了讀者進一步使用報紙的可能。這就是兩千多年前莊子提出的重要觀念:才與不才之間。至於要更具體一點,請參考南陽街補習班在考前考後散發的廣告用筆記本,就是那個樣子。
以上純屬胡說八道。
太有意思了XDb
真是思人所不能思阿!
精彩!
精屁!XD
說的是破報嗎? haha!
ㄏ哈ㄏ~~~~很中肯!!~讓我對報”紙”有新的觀點!! ^_^b
用報紙擦…會磨破
磨破何者我就不知道了= =
其實可印刷的衛生紙早就有了
美國就有把政治人物的臉印在衛生紙上的 XD XD XD
紙的感覺確實不同,所以我一直深信電子書與網路新聞不會取代傳種書籍報章
而且,萬一哪天實體書消失了,那”明天過後”的場景一來,你要拿什麼來燒呢 XD?
Pingback: Pots ou les travails « der Weltaugenbl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