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當你用提款機領完錢,機器退出提款卡之後,螢幕畫面中通常是你兩個選項:要列印明細表,或是用螢幕顯示餘額。不過呢,如果你是在 7-Eleven 裡頭,用的是中國信託提款機,則會跳出四個選項。
原本是一個單純的選擇-要列印,或是不要列印。中國信託又加入了幾個元素,就把事情弄得很討厭:你可以選擇既不列印明細表也不用螢幕顯示,完全不看餘額,同時,你也可以選擇要不要順便印一張折價券,讓你可以享受某些中國信託所提供的折扣優惠。
加入些因素之後,就變成了一個 3 (列印明細表、只用螢幕顯示餘額、什麼都不看)乘 2(列印折價券與不印折價券) 的矩陣,照理說,應該要出現六個選項,但是這裡卻只有四個選項,分別是「列印明細表與折價券」、「螢幕顯示與列印折價券」、「完全不看餘額但是要列印折價券」、「完全不看餘額也不印折價券」。沒有出現的選項是-「列印明細表、不要列印折價券」以及「螢幕顯示、不要列印折價券」。
簡言之,你想要在這個步驟看一下提款之後的餘額,不管怎樣,中國信託都要你順便印出折價券,完全不給你不列印折價券-列印一張消耗地球資源、有大樹因此倒下,而你大概完全用不著的折價券,而且讓你花上時間強迫收看商品廣告-就可以看餘額的選項。
每次提款到了這一個步驟,總有一種被這些大公司強姦的感覺。但是以 7-Eleven 連鎖商店在台北、甚至全台灣的密集程度,在突然發現身上現金不夠的時候,又很難不進去 7-Eleven,很難不因此用一下中國信託的 ATM,很難不被強姦。而且還是每次都要支付跨行提款手續費的強姦。
※
最近你在 7-Eleven 又會遇到一個怪現象。
現在 7-Eleven 裡頭又可以幫悠遊卡加值,也可以用悠遊卡消費付款,購買店家裡頭的商品;於是,當你手中拿著一堆商品,像是你開始寫程式之前,總是需要去弄點什麼咖啡與口香糖這類可以讓你的身體可以保持專注或是壓制酸痛的物品,一邊遞出你放在皮夾裡頭的悠遊卡,總會遇到一些讓你錯愕的反應-你想要加值,但是店員卻把悠遊卡遞還給你,告訴你裡頭的金額不夠買一杯咖啡。我當然知道裡頭的錢不夠買咖啡呵。
說起來悠遊卡這種特性實在相當有趣。如果你用公款去買悠遊卡,然後用交通費核銷,看起來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你搭乘捷運、公車甚至某些車隊的計程車,都可以使用悠遊卡;另一方面,悠遊卡的用途又不僅如此,你又可以用來買別的東西,核銷名目與最後購買的東西可以對不起來,但是看起來卻又完全正當。
我有國務機要費的話,一定拿來買悠遊卡。
※
對台灣金融這種鬼打牆的運作所感受到最強烈的一次衝擊,還是之前在學校當助教的時候。學院邀請了一位外籍教授來台灣客座講學一年,我去幫忙處理像是電子郵件與網路環境之類的東西,另外一位助教則去處理一些人事方面的秘書事務。-原始對話為英文:
「教授,我們要請教一下關於薪資的一些事情。我們學校提供兩種付款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透過郵局…」
「郵局?是要我每個月去領支票嗎?你們為什麼不可以用轉帳,一定要用支票?」
「不是的,你誤會了。你可以在郵局設立一個帳戶,之後學校每個月…」
「我當然知道我可以在郵局設立一個信箱,但是我不想要領支票,而是透過匯款。另外一種方式是什麼?」
「好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學校匯款到您的第一銀行(First Bank)帳戶裡頭。」
「一定要是第一家銀行?」
「是的,學校的作業,只能夠透過郵局或是第一銀行。」
「我往來的銀行很多家,我已經搞不清楚哪一家才是我的第一家銀行。而且我也沒有聽說過銀行還有順序的,難道你們就不可以匯款到我的第二家銀行嗎?就算我隨便說一家銀行是我的第一家銀行,那家銀行也在以色列,你們把錢匯到了以色列,那我在台灣這段時間的生活費要怎麼辦?」
「不是的。我們不是要匯款到你的第一家銀行,而是有一家銀行叫做第一銀行,您要在裡頭開戶,每個月學校會匯款到那一家銀行的戶頭裡頭。」
「有一家銀行叫做第一銀行?這是一家真正的銀行嗎?」
「對,跟學校往來的這家銀行,就叫做第一銀行。」
「真的?」
「真的。」
世上沒幾個國家的郵局有存匯業務,這也就罷了。真搞不懂為什麼第一銀行要取一個這麼困擾外國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