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夫·伊利斯,李旭大/譯。《耶穌—最後的法老》,台北:波希米亞,2004。對於書的內容還沒有什麼想法,不過中文版的內容似乎有一些錯誤。
1. 如果就英文書名來看,書名應該譯為《耶穌—法老的後裔》。
2. 在頁96與頁60當中出現的法老家譜表中,似乎出現了中國大陸與台灣譯詞沒有統一的狀況。例如表格中出現的「該南」,應該如頁62內文的翻譯「該隱」。我猜想,因為這本書是在大陸翻譯的,然後出版商在台灣出版時,又將一些詞改用台灣個翻譯出版,但是雖然內文改了,但是表格沒有改。
3. 頁73,「南北部上埃及的民眾」應為「南部上埃及」。
4. 頁116,「乙太陽城古老的方式接受教育…」應為「以太陽城古老的方式…」。
5. 頁118,「物件的信徒」意義不詳。
6. 頁176,「兩千年的敏感,的《聖經》裡的秘密…」,「敏感」與「的」之間應該不需要逗號。
7. 頁179,「或所有像肥皂泡的現代歌劇一樣」,應為「或像所有的現代肥皂歌劇一樣」。
8. 頁185,「到這時2(斷行)希律…」應為「到這時希律」。
9. 頁210,「一些神學評論員曾經描述過2(斷行)《約翰福音》是四部福音書當中最讓人值得信賴的」,「2」應該拿掉,中間也不應該斷行。
10. 頁240,「從未被翻譯過的古老,手稿呢?」,中間不需要逗號。
譯詞沒有統一的狀況,很常見,國內的出版社廉價買進這些書的版權之後,似乎很少謹慎地對照原文,或是加以修潤字詞,以至於錯誤頻出,脫漏難免,希望類似波米希亞這樣的出版社應該引以為誡,說到這,到底《耶穌—最後的法老》這本書在講些什麼內容呢?有點好奇。
這本書的基本論點是,作者在比較了《聖經》與埃及歷史之後,認為舊約《聖經》並不是一段不可考的、完全與世俗歷史無關的文本,而是大約從紀元前兩千年左右開始的埃及歷史,亞伯拉罕與其後代如雅各等並不是貧窮的牧羊人,真正的身份,其實是下埃及牧羊人王朝的法老王。
此外,整個猶太教的教義與埃及占星術相關,出埃及的背景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埃及教義的爭論引起的戰爭。作者以為在公元前1800年之前,天空中的主星是金牛座,因此牛成為最重要的信仰,而在亞伯拉罕的時代,則主星成為白羊座,上下埃及因此在應該崇拜金牛還是白羊之間發生戰爭,最後白羊教徒落敗而逐出埃及,成為古以色列人,而因為主星的變遷,而產生應該要崇拜星體後運作的力量的思想,代替只崇拜單一的星體。而到了耶穌的時代,主星又成為了雙魚座,所以像什麼五餅二魚的傳說,意思應該是「耶穌用雙魚崇拜的知識餵飽了人們」的隱喻。
另外一本《大風暴與出埃及》則在講述其實摩西取得十戒的聖山西奈山,在考證的結果,其實就是金字塔。
感覺好像在介紹《達文西密碼》的另一個版本,是最近大家都愛拿聖經來開玩笑嗎?這本書講的東西好像比《達文西密碼》還要扯多了。
回應惡貫滿盈 :
我覺得並不是拿聖經來開玩笑,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很可能是促使大家有機會接觸聖經,或是重新認識聖經的一次機會,其實很多人都不曾讀過聖經,這麼說來,聖經上記載的事物,到底真偽如何?似乎與我們的人生無關,實則不然,很多西方的觀念和創作藝術,皆離不開聖經和希臘神話,這是為什麼呢?吾以為,那其中必然隱含了人性的正面價值,和人性墮落腐敗的借鑑。
回應 zonble:
感謝你百忙中抽空詳述內容,「五餅二魚」有這麼樣一個隱喻在裡頭,這書中的詮釋角度還真是新鮮,謝啦!
Pingback: 太妃糖憂鬱狂歡節│Carol's Carn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