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書,讀《威瑪文化》(二)

先讓我流於意氣吧。

書商根本不打算提供知識,書商只打算販賣充滿誠品情調的閱讀風景,然後把各異其趣的寫作包裝成一樣的東西,那是一種怎樣的東西?是一種巴不得你狼吞虎嚥,但裝作你可以細嚼慢嚥的矯揉造作。而別種商品如果包裝與內容物不符的時候你可以去消基單位申訴,你可以說他們不道德,但是當一部史學論文被打上旅遊書的標籤,你好像連這樣的權力都沒有。

書商不打算提供文化,他們只會在你以前在你腦中塞滿各式各樣魅惑煽情的文案,而大學教授此時此地(先不管別處別地)繼續為文案背書,智識的引導者成為反智的掮客,而他在滿嘴所說都是抄襲自文案的同時,又大聲疾呼:我們有著文化的危機!你覺得好氣又好笑,因為他高喊著文化危機的時候,你覺得他為什麼喊文化危機,才是文化真正的危機。因為當他說文化沒有創意的時候,他只是想要寫出更多的文案而已,文化要關心的問題該比創意嚴重一百萬倍,創意是寫文案的廣告人的飯碗,文化的延續靠的是智識上的理性與寬容,而當他心中的文化早就被文案取代了,閱讀論文的能力被詩歌—但根本是廣告詞—給取代了,理性被膚淺給取代了,而他要寫出更多的文案,世界被文案淹沒,要讓所有的文化都變成文案。

甚至整個龍應台討論串在爭論的都是怎麼幫台灣寫出一套新文案。

這樣寫看得懂嗎?

書衣裡頭說創造威瑪文化的這群人「極端個人風格」,但是書中卻告訴你,風格上有著明確的主流,石計生向你誇耀一個統一的、偉大的威瑪創造精神,但書裡頭直接告訴你,「威瑪文化展現的令人興奮之處在於一部分來自它豐富的創造力和實驗,但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它的焦慮和恐懼。」創造是連帶的,在創造之前,關心的是更重要的另一項精神,而在威瑪,卻沒有統一的精神。

在表現主義時期的劇場裡頭精神是憤怒,是對政治做緊急的要求,在表現主義時期之後走向新客觀,要求的是走向耐心與理性,右派有右派的德意志神話,左派有左派的馬克斯信仰,而詩歌在賣弄神秘經驗,要人們以避世當作救贖,有些人的精神是反叛,有些人的精神是馴服,有更多人的精神是冷漠。而或許威瑪德國還真有一套統一的精神,那就是,威瑪的文人不是為了要創造威瑪文化而創造威瑪文化。文化史不是旅遊書,文化史也不是流俗的勵志書。

6 thoughts on “讀書讀書,讀《威瑪文化》(二)

  1. 看來一連串對石計生與此書的批評,有沒有興趣整理一份給我當稿子?順便賺點稿費?

  2. 看了一連串對石計生與此書的批評,相當精采。有沒有興趣整理一份給我當稿子?順便賺點稿費?

  3. 我是個大學生,因歷史課讀了這本書。本身沒什麼歷史素養,閱讀時也確實感到某些疑惑,而您的言論令我有一定程度的啟發,也體會到閱讀時確實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感謝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