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好給美國學校那邊的論文題綱了。」他說。
「我著手的方向還是東方的身體理論以及表演論述。我會以○○○在○○○這本書中的理論為基礎,他將遠東地區的身體觀念區分為四個不同的面向,藉以探討台灣的○劇場以及日本的○○○劇場,一方面了解傳統如何滲入他們的作品中,另一方面剖析他們的作品中所自覺傳達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又如何與儒家觀念中的天人合一境界對話。你覺得呢?」
「聽起來不錯啊。-所以你會研究八佾舞嗎?」
「我幹嘛要研究那種小朋友跳一跳還會中暑的東西?」
「你不是說你要研究東方的表演,又要做儒家思想,那…儒家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是什麼?」
「你不要離題了。你要了解我的題目的話,你應該要先讀○○○所說的那四種不同的面向。不然我們沒有辦法討論。」
「可是我覺得你在美國做八佾舞這個題目應該很好啊。-八佾舞這種表演一來東方、二來傳統、三來是儀式劇場,美國人不就喜歡這種東西?如果你現在找群人、拿根羽毛、去時代廣場跳場八佾舞,不但會登上村聲雜誌,說不定年底之前就可以拿到學位了。
八佾舞這種表演誕生於兩三千年前,到現在每年祭孔還是固定安排,不管現在的表演與幾千年前的表演之間有多少差異,一種表演形式居然可以延續兩三千年繼續存活,簡直就是世界文化與表演歷史的奇蹟。
如果你想要討論先秦以來的表演理論,《禮記》裡頭所討論的表演,現在可以看到的,就是八佾舞。如果你想要討論這種儀式的社會意義,光是孔子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可以看出八佾舞與六佾舞在不同編制上,表現了不同的政治意義,而這邊還有許多可以深入探討的地方-為什麼光用人數的多寡就可以區分天子與諸侯的差別呢?而不是用表演者本身的階級或是其他方式區分呢?而這個編制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又代表什麼呢?為什麼天子最多就用到八佾,而沒有想到繼續增加到十六佾或是二十四佾呢?
因為八佾舞是一種表演文本,我們更可以直接討論在八佾舞中的肢體-八佾舞當中有三個章節九十六個動作,每個動作對應到祭文中的一個字,那麼,這些動作當初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呢?只是單純用肢體動作代表一個字嗎?還是在祭文之外,在每一個前後動作之間,又有另外一套屬於身體而非語言的內在理路呢?
而表演者置身在八佾舞的儀式空間,逐一展示八佾舞的每一個動作,身心又會處在怎樣的狀態?在隊伍當中,是否會因為所有人進入了齊一的動作,而產生他人與自我合一,甚至與天地合一的所謂 communitus?所感受到的,又或許是儀式空間所帶來的莊嚴肅穆,或是禮樂文明開化的秩序之美,又或許是…」
「中暑。」
「說到這個。」我說。「…其實他們與其去找中小學生去跳八佾舞,倒不如找劉紹爐還是林懷民去跳。-我還頂想知道他們會不會說,因為跳八佾舞會中暑,跳給人家看又不能賺錢,所以就沒有必要跳這類的話。」
這是當folklore遇到performed culture的問題。我對於一個儀式可以有多少層洋蔥般的框架可以看,總是覺得很著迷。另一個角度,讓我想到Kirshenblatt-Gimblett的「文化終點」,哪裡是文化被收藏的地方,哪裡是文化被使用的地方,被交錯在不同的視域裡面。
話說我真的會跳耶
我媽教過我
說真的,你應該寫信給老林跟他講這個好建議,大家看了那麼多年現代舞跟書法的結合,也該膩了吧~
我真的搞不懂書法有啥好被差異化的 好像全世界就泛中華民族用毛筆沾墨汁的
我已經被所謂龍+書法+大紅色=中國特色的狗屁公式搞出強迫症
心理醫生看完想去掛泌尿科
還有 天人合一? 是大東亞共榮圈還是冀東防共自治?
還是黑龍會頭山滿外加石原莞爾?
日蓮正宗末法?
牛丸麵加底附贈核子彈 同歸於盡就天人合一了
我是台北市大龍國小畢業的,自從被選上跳六佾舞後,暑假每天7:30集合練習,再也不能睡到自然醒.
祭孔典禮當天凌晨3:30學校集合,腦子昏昏沉沉地,隨便喝了兩碗鹹粥,著舞生服裝就移動到孔廟等候表演.
你說在台上會有天人合一的感覺嗎?不!從沒有過(我跳了3年),我只怕跳錯,心裡直想著趕快跳完”終獻禮”(有分初獻,亞獻,終獻),領了智慧毛,趕快回家睡覺去.
哈,推。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篇文章,頗能會心一笑。
祝你那位朋友申請順利啊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