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遊戲開發廠商Fxlabs上個月28日,與 Eros 影業共同推出與上個月 25 上映的寶萊塢電影 Ghajini (官方網站連結。目前台灣還沒有正式的譯名,但根據台灣人每每要在片名前面加個「寶萊塢」三字的慣例,加上劇情其實源自於 2000 年的好萊塢電影《記憶拼圖》(Momento),姑且稱之為《寶萊塢之記憶拼圖》)同名的 3D 格鬥╱冒險遊戲(網站連結)。
電影與電玩兩方面都值得記上一筆。電影方面,上映後的首週票房收入約十一億印度盧比(相當於台幣七到八億元之間),是第一部首週票房超過十億盧比的印度電影,打破 2006 年的飛車怪盜警匪動作片 Dhoom 2、與 2007 年 Om Shanti Om(如果愛在寶萊塢)的首週票房紀錄。在遊戲方面,根據網站上的宣傳,這款遊戲是第一款印度國產的 3D 電腦遊戲,而一些其他的網站,則稱 Ghajini 是第一款由印度電影改編,而值得稱道電玩大作-在此之前,只有一些簡單的手機遊戲或是網頁 Flash 遊戲而已。Ghajini,而雖然 fxlab 之前也宣稱要製作 Dhoom 2 的遊戲,而且宣稱要在2007歲末上市,但顯然這個計畫最後胎死腹中。
所以,在 2008 年的最末,我們見證了印度影業又締造了票房新高,一方面又看到印度的資訊與遊戲工業又進入了新的一頁-更讓人讚嘆的是這年頭的資訊流通的速度,上週才上映的電影,現在就已經全部可以在 Youtube 上觀賞,而且還是有英文字幕的版本…所以,雖然還沒有機會了解電玩是怎麼一回事,網站上面沒有試玩版本,也不知道在印度之外有什麼購買管道,電影則是已經看過了。
如果就遊戲的角度出發,就過去的經驗,所有根據電影改編的電玩,都成不了什麼好遊戲,愈是經典的電影,愈是出不了什麼經典遊戲,所以就算是印度首週票房最高的電影,加上印度第一部 3D 遊戲,想來也不用期待這款遊戲有多豐富的遊戲性;反之亦然,從電玩改編而成的電影,也絕對不會是什麼好電影(好吧,我最近一次看的這種電影是《生死格鬥 DOA》)。
但另一方面,就算經典電影無法產生經典電玩,但是從經典電影產生的電玩卻是一定可以賣得出去的的電玩,就算什麼遊戲難度不合理,或只是套上電影包裝,遊戲本身毫無創意,都總會有影迷收藏;真正的創意本來就是鳳毛麟角,而大量生產卻又可以賣出去的軟體才真正支撐起了整個產業。如果說同名電玩可以與電影一樣創造驚人的市場收益,我們現在可以操控Ghajini裡頭的 Aamir Kham,或許再過不久就會出現其他北印語電影的其他巨星如 Hritek 與 SRK,還有「喜歡巴基斯坦雞雞強大的男人」的 Vijaykanth,與「印度麥可」Chranjeevi 了-雖然看來 Chiranjeevi 在去年成立政黨之後,接下來會主演的電影,大概就會是自己政黨的紀錄片。
倒是當寶萊塢也開始推出電玩大作的時候,這種全球獨樹一幟的電影敘事要怎樣成為電玩,而要改編電玩這個因素也變成寶萊塢電影的環節之一的時候,這兩者之間會產生怎樣的交互影響,倒是實在值得玩味。
說到要將印度電影改編成電玩,可以想到的問題就是-會改編成電玩的,想必是那種被稱為五味齊全的 Masala Movie 娛樂大雜匯,而不會是像 2007 年看到的超級無敵歷史悲劇《我的父親甘地》(Gandhi, My Father,官方網站)、或是拿卡夫卡手法講吸菸問題的《禁止吸菸》(No Smoking)這種讓人完全看不懂的鬼電影。而因為印度的劇院制度造就的觀眾習慣,而觀眾習慣又造就了自己的敘事方式,而這種敘事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夠放入遊戲當中。
印度電影的慣例是,片長大約都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在片商、戲院與觀眾之間,對於電影的時間都已經有了完美的默契-電影都在三的倍數的整點開演,如十二點、三點、六點,開演前十五分鐘售票口才開始售票,而因為一次要看這個長度的電影,所以在電影中間會有一次的中場休息,而這個中場休息造成的結果便是-每一部印度電影都等於是由上下兩集所組成,因此情節也便往往可以看出前後兩部分的分野,所以在上半場要結束的時候,也勢必要在情節中添加讓觀眾抱持興味、繼續看下半場的懸念。
要製造這種懸念的常見手法,包括最後一個主要角色是在這時候登場,或是主角開始扮演另外一個角色,例如在Don中 SRK 一開始扮演黑幫惡棍 Don,Don 在前半場死亡,而從下半場開始扮演貌似 Don、潛入黑幫臥底的 Vijay;或是在 Om Shanti On 裡頭,SRK在上下兩集中分別演出前世與今生…等。所以接下來拿印度電影改編電玩,大概總會遇到有些角色是一開始不能使用的狀況吧。
而印度片的另一個特色是大量的穿插歡樂歌舞,一部電影中通常都有五六首歌曲左右,而且要插入歌舞的時候,通常不是根據劇情的需要,而是插入歌舞的時機慣例-一部電影中最精采的主打歌舞通常都是安排在下半場進行三分之一左右,整部電影在這個時間達到高潮,然後劇情慢慢走向結尾。如前述,因為印度電影有段中場休息,要讓觀眾繼續保持興味看下半場了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觀眾知道下半場有段勁歌熱舞,觀眾會起立、拍掌、喧囂、喝采、吹口哨,整個戲院一片沸騰。
所以,不管現在劇情到底進行到什麼地方,時間到了,歌舞就該開始。而在改編電玩的時候,敘事媒體從劇院的千人大廳變成獨自在電腦前,電玩是不是、或能不能繼續保留特些特別的電影元素?
就目前可以看到的 Ghajini 遊戲畫面來看,似乎只有電影中打鬥的部份,而看不到歌舞與愛情。Ghajini的情節是過去與現在兩部分相互穿插組成的,現在的部份是一個復仇故事,而過去的部份則是一個像是《羅馬假期》或《東京假期》的愛情童話-Aamir Khan 主演的角色 Sanjay Singhania,是名腦部受過重創、患有失憶症狀的復仇者,只能夠保有十五分鐘的記憶,所以他在身上刺青(這樣也方便在向觀眾展示刺青的同時賣弄腹肌),讓自己記得復仇任務,隨身攜帶拍立得相機與寫有註記的相片,讓自己能夠記得周遭事物,而他只能倚靠零星的記憶,尋找殺妻仇人-黑幫頭子 Ghajini。
在全劇一開始,醫學院中一名女生在檔案中發現了 Sanjay 的個案,打算將這個個案寫成研究報告,但這個時候,Sanjay 就已經結果了兩名當初殺害妻子的黑幫份子,警方開始循線調查 Sanjay,一名刑警根據現場留下的車票,找到住處,將他擊昏,從住處中找到 Sanjay 在 2005 年的日記,開始翻閱他的浪漫過去-Sanjay 是印度最大的電信公司的 CEO,而 Asin 只是一位在小片廠工作的小模特兒,當初只是因為這家公司希望 Asin 搬遷原本的公寓,好讓公司可以在該址設廠,公司人員於是前往 Asin 的片廠斡旋,但是陰錯陽差的讓片廠中其他人以為她與 Sanjay 發生曖昧關係,甚至後來還被記者登在報上。Sanjay 為此親自找 Asin 澄清理論,但沒想到第一眼看到的 Asin,卻是熱心助人、陽光開朗,Sanjay 反而不生氣,反而一見鍾情,決定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與 Asin 一步一步深入交往。好了,音樂與萬花嬉春般的舞群可以進場了…。
Asin 見義勇為的性格讓 Sanjay 深深迷戀,但隨後卻讓他們惹上麻煩-Asin 一次在火車上發現了人口販子從鄉村盜運少女到 Goa 的事件(可見印度這個地方的治安),急智之下找來隔壁車廂的一隊軍人,解救了二十餘名少女,此舉再次讓 Asin 變成新聞人物,但馬上引來了黑幫老大 Ghajini 的報復,在 Sanjay 面前活生生殺害了 Asin,Sanjay 也在重擊之下腦部受到無可彌補的重創…這些看來都是電玩沒有的部分。有的則是 Sanjay 從椅子上掙脫,與刑警追逐時,刑警在路上遭遇車禍(可見印度這個地方的交通),警方再沒有人知道 Sanjay 的殺人嫌疑,但 Ghajini 反而找上了 Sanjay,最後 Sanjay 單槍匹馬消滅了整個 Ghajini 的組織。
而從角色的角度來看,Aamir Khan 在片中有三種不同的表演-多金帥氣的企業第二代少東,隱瞞身分墜入愛河的靦腆男子,還有最後的光頭復仇者。電玩當中,卻只有一個身分。能夠改編成電玩的部份,似乎就只有來自於《記憶拼圖》的那個部分,但是看來無法容納其實寶萊塢最擅長的那個部分。如果日後印度的電玩產業在依附電影的狀況下繼續茁壯,電影的情節或許會因為電玩的需要,而出現更多我們會覺得來自寶萊塢之外的部份。
Ghajini 片中的打鬥老實說還真的是印度電影少有的暴力。怎麼說呢,拿今年的幾部電影來說好了,Race(台灣翻譯為《駭速霹靂火》,這個霹靂火三個字用的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中的兄弟鬩牆,你會覺得是耍酷鬥狠,在Jodhaa Akbar(台灣翻譯《帝國玫瑰》)中的戰爭場面也是死傷無數,還有戰場上象蹄踩在將士身上,血肉橫飛,但是你會拿「壯烈的史詩」這般的字眼形容。但是呢,在 Ghajini 片中一片陰暗的光線中,你可以想到的字眼只有「謀殺」。印度電影改編電玩的起點從這裡開始,也不知道日後的印度電玩,又會變成怎樣的風格。
Chajini 改編電玩或許象徵了印度的科技、軟體產業又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但是片中的科技感卻又讓人覺得唐突。《記憶拼圖》在 2002 年的時候使用拍立得相機,Chajini 的故事設定在 2008 年,也還在用拍立得相機,而就在電影上映的前一週,生產拍立得的寶麗來公司就申請了破產保護,二月的時候就要停止生產相紙。這部電影在這個時候上映,也像是為了拍立得相機這門技術做出最後一些悼念,一個階段的開始也往往是一個階段的結束。
经典电影改编游戏成功的例子应该有 Westwood 的 Blade Runner 吧,算是当年的经典游戏了。
電影看起來很像改編為歌舞劇版本的江湖本色(或稱麥斯˙潘恩)
遊戲則像是濃縮精簡版的麥斯˙潘恩(或稱江湖本色)
您好,有一個問題想請問,哈,不過不知要留在哪,所以就在這問囉
想請問Ernst Toller所提到的宋亞萊克的原文是?
因為沒有找到這本書又急著知道,如果您不介意,是否能為我解答呢?
謝謝您。
Ernst Toller 哪裡提到的? Masse Mensch?
是的Masse Mensch中,實際跟他一起參與革命的。
恩,不過我問完問題後還是很焦慮….,於是就努力的找到答案,
Sarah Sonja Lerch, née Rabinowitz: The Sonja Irene L. of Toller’s “Masse-Mensch” Author: Albert Earle Gurganus
German Studies Review, Vol. 28, No. 3 (Oct., 2005), pp. 607-620
真不好意思來這裡撒野了。
還滿有趣的文章。謝謝您的回覆呦(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