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驚悚恐怖小說愈到結局就愈是不驚悚恐怖

也不知道是因為這樣的文類已經產生了疲態,還是已經習慣了新聞頻道與政論節目每天的勒索,或是因為人類的智慧已經發展到不再知道什麼叫做無知,或是因為人類的無知已經發展到了不知道什麼叫做無知,所以也不再會對於未知的事物大驚小怪;總之,你會這麼覺得,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已經不知道恐懼為何物。(我們生活在一種無須恐懼的環境當中,說起來這也是好事一件)

所以說,這年頭當你翻閱一本開頭鋪陳營造得驚悚緊張的小說,你大概不能夠用「最後到底會跑出什麼可怕的大魔王」這樣得期待心理一路讀到最後,因為想來不會有什麼恐怖的結局,因為再恐怖的結局,不管是多麼血肉橫飛、血腥殘忍、甚至傷風敗俗,大概也沒有辦法驚嚇這年頭的讀者。而在翻閱這樣的小說的時候,重點就在於怎樣尋找其他的樂趣了,至於結局呢,就是在於品味結局有多麼「可愛」了。

比方說上個月抽閒翻的這本熱賣閒書-《歷史學家》。

厚厚幾百頁的故事其實也可以用幾段文字說完:吸血鬼卓九勒(德古拉)伯爵不只是歷史上真有其人,而且到了二十世紀中還活著(用「活著」描述不太精確,因為吸血鬼該是一種其實已經不是活人但是還能活動的狀態,用「還存在」似乎比較適當),在這幾百年間,卓九勒最大的興趣就是唸書,尤其是歷史著作,他也非常留意當代的史學界現況,留心物色優秀的歷史學家-因為他幾百年的藏書多到了一座圖書館的規模,所以需要找位好的歷史學者也變成吸血鬼,來當他的圖書館員,幫這些書編目。(你看這個設定多白爛又多可愛啊)

小說的敘事者就以轉述父親斷斷續續的口述,還有一次突然獨自遠行前往西班牙時留給她的書信,描述了她父親年輕時的故事:敘事者的父親在唸研究所時,他那位擁有國際聲譽的指導教授突然失蹤,而留下的線索全都是指向一個無論所有人都覺得無稽的發展:指導教授是被吸血鬼帶走的。因此,這位美國籍研究生獨自追蹤線索,與這位指導教授多年前在歐洲做研究時,亂搞男女關係生下的女兒,她在同校攻讀人類學(後來我們知道,她就是我們的敘事者的母親,而且一如《達文西密碼》的女主角是耶穌的後代,我們這位女主角也是卓九勒),一同在土耳其、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地,一邊躲避其他吸血鬼的攻擊,一邊暢遊冷戰時期的東歐,一邊發展熱戀,一邊尋找各種文獻,尋找卓九勒的蛛絲馬跡-也就是,卓九勒會把教授帶到什麼地方。這段旅程的內容大概佔全書的五分之四。

終於,他們在保加利亞找到了卓九勒真正的墓地,卓九勒發現自己露出了行蹤後快速離開,他們只發現處在半死不活狀態的教授-他已經被吸血鬼咬了三次,再不久,就會永遠變成吸血鬼。這位研究生只好忍痛,含著眼淚,用銀製的匕首,送了他的指導教授一程。第一個高潮。

兩人回到美國完成學業、結為連理,生了一個女兒;但是他們還是活在卓九勒的陰影下,這位母親因為也被吸血鬼攻擊過,為了躲避吸血鬼的追蹤,只好跟家人不告而別,繼續追蹤卓九勒。十六年後,在 1970 年代一家三口不約而同發現卓九勒會在西班牙出現,所以分別獨自前往西班牙(老婆去找卓九勒,老公去找老婆,女兒去找老爸),攜手同心毀掉了卓九勒的肉身。第二個高潮。

從此平靜了三十年,至於卓九勒呢,當然還是沒有死,死了的話,以後的人就沒有辦法寫吸血鬼小說、拍吸血鬼電影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某天,突然發給了(現在也克紹箕裘,成為歷史學家的)小說敘事者一則訊息,一副就是要找她去當圖書館員的樣子(說也奇怪,她也知道唸歷史這行很容易就會被吸血鬼纏上,還是要唸歷史,可見人類對於自己的職業選擇其實是多麼的不自由),於是她決定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前,留下這樣一個故事,還有一個開放的結局-雖然我們都知道,這種開放結局的最有可能的真正結局,就是寫續集。

怎麼看都知道這樣的故事不可能不紅,在故事元素方面,有歷史(特別是稗官野史)、有懸疑、有打鬥、有愛情、有親情、有師誼、還有異國風情。而有的時候你會不禁納悶,裡頭一大段的內容,明明是父親寫給女兒交代家史的書信,但是怎麼看都不像是有個具體收信人的樣子-在信中完全沒有開門見山、提綱挈領、交代重點的意思,倒是寫了一堆蔓雜的枝節(不過,這本小說好看的地方,就是這些蔓生的枝節)-比方說,重點就是「我們全家人都跟吸血鬼脫不了關係」,但是在信中卻不斷致力描寫伊斯坦堡的街景,寫清真寺圓頂上的斜陽、寫湖中的教堂,歷史建築物與背後的故事,道地土耳其點心的口味與作法,巴爾幹半島上幽暗靜謐的密林,到了布達佩斯則是要大啖匈牙利燉牛肉,而且寫得鉅細靡遺,完全不能夠理解好端端的一部家史,怎麼會寫成了讓你想要買張機票飛往巴爾幹半島的旅行書。

如果說書中大部分章節,真的是來自於一個一心要去追殺卓九勒或是被卓九勒殺的父親,在行前寫給女兒的書信,這樣的信件大概比阮天仇的南海血書還要過分。不過呢,我們也知道,這種愈是誇張、過分、明顯的讓讀者看到的敗筆,也是可以解釋成,這就是作者的用心所在。-這樣的敘事方式,豈不是呈現了、吐露了一種奇妙的世界觀或文學觀嗎?寫作是怎麼一回事呢?歷史的寫作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寫作不就是以為有個對象會閱讀所以才寫,但是實際上不管這個對象是誰,寫作其實就只是自言自語;而這種明明是自言自語,卻又妄想著有個對象可以理解的行為,不就是寫作嗎?

這段吸血鬼追殺下的東歐之旅的確讓人讀得興味盎然,而這段旅程結束的時候,我們知道:研究生是俊美的英雄,而大學指導教授是亂搞男女關係、事後還聲稱失去記憶的吸血鬼,研究生於是應該親自手刃自己的指導教授,這一段描寫,實在極其大快…呃,感動人心,我也覺得這段描寫可說是全書的最大成就,因為作者正確指出了哪一種人是吸血鬼,並且可以把研究生殺教授的故事寫成人手一本的暢銷書…。聽說這部小說已經要改編成電影,不知道會怎樣拍攝,我個人非常期待這段情節,可以在電影中拍得血肉橫…呃,拍出那種血濃於水的浩蕩恩情。

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讓人不滿的地方,大概就是,即使主要情節發生在 1950 年代,但是角色對抗吸血鬼的武器還是有點落伍,還是大蒜、十字架、銀子彈、銀製匕首之類的,怎麼沒有想到應該用一些比較先進的器材,例如用白銀電鋸殺吸血鬼啦…。

相較之下,最近另外一本暢銷閒書-《群》,就實在很糟糕。這本小說在講二十一世紀的某天,有種居住在地球深海裡的高智慧生物決定向人類宣戰,這群液態、沒有固定形體的生物建立了以生物科技為基礎的智慧,而他們的生物科技遠遠超過人類,他們可以控制鯨豚的大腦,攻擊船隻與岸邊,也可以用自已的體液充斥蝦子的甲殼內,上岸引發致命的傳染病,透過海底的結構引發地震造成海嘯;美國政府於是集結了全世界學有專精的專家,聚集在一艘航空母艦上,尋找解決這一場衝突的辦法。而他們終於透過了特殊的密碼,與這群高智慧生物取得的聯繫。

這本書的前半段,還算有幾個地方寫得不錯,比方說天然災害即將來臨前的恐怖營造,描寫洪水如何吞沒大陸摧毀城鎮,還有描寫加拿大北方冰原與大洋上一片曠渺肆無邊際浩蕩,這方面的描寫讓人想到傑克倫敦的《白牙》或是《海狼》這些故事,然後,你會開始懷念傑克倫敦,因為《白牙》與《海狼》並沒有這麼爛的結局,破壞前面對於自然的優美描寫。

在後半截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在全書前半截花了力氣塑造的人物,在航空母艦上統統變成了糟糕的笨蛋,原本的人物個性都沒有了,只變成兩種人-好人跟壞人。壞人由美國軍中的一位精明幹練高級軍官為首,在船上秘密研製對於這種生物有害的毒藥,要藉由這種毒藥,一舉消滅這群生物。-好吧,我們在小說中看到了,建立的是以生物科技為基礎的智慧,而我們這群以精明幹練的高級軍官為首的一幫壞人,只抓到了一點點這種生物做實驗,就會覺得他們對於毒藥一點辦法也沒有…喂!以生物科技為基礎的智慧生物耶!人家之前都用過在岸上製造傳染病了,為什麼人類要用這招的時候,他們會想不到?

好人呢,則是徹底反對使用毒藥,因為一方面不知道這種毒藥會對海中其他生物有什麼影響,另外,也不知道殺光了這種生物,又會對生態造成什麼影響(而他們這時候從來沒有懷疑過,這種毒藥真的會有用嗎,真的有用,對方還算是智慧生物嗎?對方這麼沒有智慧,前面的描寫都是假的嗎?那這本小說還有什麼好看的嗎…)這群好人呢,於是主張應該要與這群生物和平相處,要做愛不要戰爭,於是透過發射一種由這種生物與人類的細胞混和而成的細胞型態,向他們傳遞友好的訊息。換句話說,他們反對發射毒藥,而是應該發射春藥。

而到底要發射毒藥還是春藥呢,他們就因此內鬨,搞到航空母艦也沉了,好人還是阻止了壞人發射毒藥,並且成功發射了春藥;而這群智慧生物也就因為這種春藥爽到了,所以就不攻擊人類了,從此消失無蹤,在也沒有任何訊息,為什麼?作者沒有告訴我們,不過搞不好是這樣:毒藥不見得可以殺死這群生物,但是服用春藥之後倒是導致集體馬上風?

而這種小說-包括《達文西密碼》之流-最糟糕的地方,還是莫過於把大學教授寫成冒險英雄。你明知道大學教授根本不可能是那個樣子。

(握拳)

9 thoughts on “這年頭的驚悚恐怖小說愈到結局就愈是不驚悚恐怖

  1. 第一次發言
    最近的小說都不恐怖阿…
    之前看了貴志祐介的黑暗之家還不錯
    其他都還好,詭異的話推薦沙耶之歌

  2. 兩個月前,我看完了這幾部小說,現在再看到你的文章,
    彷彿重新複習一次,三言兩語就把整部小說精要的描述,佩服。

  3. “因為人類的無知已經發展到了不知道什麼叫做無知,所以也不再會對於未知的事物大驚小怪” 這段話太經典了,整篇看完我的腦海裡卻只記得這段!!
    是我太大驚小怪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