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數格家學,始逆轉步閑。」

前兩天與一位在平面媒體工作的前輩談天,這位前輩還是懷疑,台灣這些財經雜誌的寫作真的這麼制式?這麼八股?甚至可以用程式產生?「對,就是這麼制式,就是這麼八股,就是可以用程式產生,」我這麼回答。真的,隨便拿一篇人物專訪出來,都可以看到千篇一律的結構,像是最近黃漢華在《遠見》雜誌上這篇〈辜成允無條件支持 陳垣崇破解龐貝氏千年絕症〉,就是很好的例子。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十字要訣是:「景數格家學,始逆轉步閑」。然後我們可以發現,這篇報導就是這樣寫成的,如果說有什麼不一樣,就是這篇報導把「格」,放在「家學」後面,但是就另外一方面來說,其實「格」這一點也放在小標題「小女孩葬禮上的決定」裡,要說是「景數格家學,始逆轉步閑」,仍不為過。

Continue reading

造神運動的十項基本元素

剛剛友人又提到「雜誌人物專訪產生器」,問道,如果不用電腦程式產生,而打算自己來寫一篇,要怎樣才可以掌握這套寫作模式呢?

因為實在應該要去睡了,就只能夠簡單講一下,而且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有人想要練習這種明明交給機器就可以生產的寫作,教別人寫這種文章,把人當機器、叫人去做機器一般的事情,也根本就是十足在糟蹋人。基本上,這類雜誌只要看上個兩本,大概就可以發現所謂的十字口訣,謂曰:

「景數格家學,始逆轉步閑。」

一曰寫景誘人、二曰數字破題、三曰勵志格言、四曰家庭環境、五曰求學背景、六曰事業伊始、七曰逆境強敵、八曰如何轉型、九曰步驟經過、十曰閑雜人等背書。

基本上,只要從一到九按照編號一路寫下來就好,其中前三點最重要,後面幾點有時不寫也沒有關係。在勵志格言方面,要多用直接引句,而且是愈空洞愈好,才可以顯出格言的魄力。

至於第十「閑雜人等背書」,則可以巧妙運用,在採訪了一個可能相關或根本不相關的傢伙、對你的專訪對象的評語之後,他的評語除了可以用來做總結之外,在寫前面幾點時如果寫不下去,需要轉折,但是又不知道怎樣才可以轉折的時候,就放上一句閑雜人等的評語當作該段重點的小結,就可以輕鬆開啟下一段了,妙用無窮。

而如果明明就沒有採訪到可以用的話,就說那是「分析師」說的就可以了,反正一直以來大家也都不知道這些雜誌會去找那些分析師。

以上。

話說那個雜誌專訪產生器…

不是這樣的吧…。

上週六下班之後跑去咖啡店,一邊吃水餃、一邊固定點了一杯熱的拿鐵咖啡、一邊翻一翻最新一期的寶島少年,一邊看人家在旁邊打電動,一邊又跟那家咖啡店的其他熟客亂聊天,聊著聊著就不知道為什麼聊到台灣的幾本雜誌,結果就動手亂寫了一個小程式,可以把一些字串套進一個看起來像是雜誌專訪的文件裡頭。

本來就只是做好玩的,從頭到尾只大概花了一個小時,程式裡頭還問題一大堆,寫出來之後去 IRC 上便隨便講了一下,想說找人先測試看看,再瞧瞧要怎麼搞,看看怎樣減少一些要輸入的東西,或是可以多生出幾種不同的模式(幾種不同的個人背景、家庭環境等等)。

沒想到這一兩天怎麼就傳得到處都是…既然是這樣,就懶得繼續玩了。

還是說,這年頭所有的 Web 服務都要掛上個 beta ,也不是沒有道理,愈是粗糙不完整的東西,好像愈有人要用。

所謂的飆漲

banner

或許是因為自己課業方面最近也要繳學分費的關係,可能也就變得比較敏感些。所以,工作的時候,一進辦公室看到系上發行的學生實習報刊,在頭版頭條就是「台北大學學分費飆漲 84.9%」這樣的標題,不禁錯愕。姑且剪貼報導部份內容如下:

【記者張淑芬台北綜合報導】台北大學本學年度起學士班超修學分費由五百卅調漲至九百八十元,漲幅高達百分之八十四點九。由於超修廿五學分以上或重修必須加收學分費,因此對雙修、輔系與延畢生影響最大。

北大於九十四年五月廿二日第廿六次行政會議上,由教務處提案調整學分費,以統一日夜間部學分費收費標準。

有延畢打算同時必須重修學分的北大法學系三年級學生溫明倫對於學分費大幅調漲非常不滿,他認為此次調幅對雙修與輔系生並不公平,他質疑:「我覺得學校為什麼要這樣搞名目來賺錢?」…

後面寫的就是學校調整學分費沒有經過跟學生討論啦、協商啦,什麼專家學者也都說調漲學分費不應該什麼的。—從84.9%這個數字,到所謂的「飆漲」,還有、「非常不滿」、「不公平」、「搞名目來賺錢」這種用字都實在是非常嚇唬人,所以做了一點簡單的小調查,查查台灣目前幾間國立大學的大概收費標準,看看學分費從五百三十元到九百八十元這所謂「飆漲 84.9%」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