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部電影

波西傑克森

跟哈利波特系列一樣,是一部讓勞動階級家庭中對生活覺得厭煩的青少年,藉由幻想自己其實有個偉大厲害(魔法世界的高強魔術師或是希臘天神)的真正親生父親得到滿足,以逃避現實,讓青少年貶抑、醜化平時真的供養你生活父母輩,並且否定自己階級屬性的作品。

這種讓人逃避現實的電影,當然有很大的市場,但是闔家一同觀賞,老實說就會有點奇怪,因為一般父母帶兒女去看這種電影,得到的效果應該是-兒女會開始懷疑你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而在自己的階級向上流動的幻想中,同時卻又是階級觀念的強化,讓你打從心底以為我的父母我的家庭就是不如人。完全就是階級思想的毒素。

片中與蛇法女妖梅杜莎的一戰更是讓人看到無法忍受。任何人只要看到梅杜莎的眼睛,就會變成石頭,主人公波西傑克森為了不直視梅杜莎的雙眼,於是只能用隨身攜帶的 iPhone 金屬外殼反射的倒影,觀察梅杜莎的動作,終於砍下的梅杜莎的頭顱。

從故事開頭我們知道,波西傑克森是海神波賽頓與凡人所生,但天神不能與凡人經常接觸,所以離開波西的母親,波西的母親之後嫁給了波西的繼夫,一家三口中,繼父是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但是波西非常不喜歡繼父,也希望自己與母親一起離開繼父。這位繼父對波西有多壞呢?超壞的,壞到有著金屬外殼的 iPhone 第一代上市,就讓還在念高中的拖油瓶去辦一支 iPhone;有這種繼父,你實在應該恨他入骨。

Continue reading

那些需要嘲諷的種種

在網路上可以看到,有人翻譯了一系列日本諧星(還是應該稱呼為搞笑藝人或是喜劇家呢) UNJASH 雙人組(兒嶋一哉與渡部建) 與陣內智則等,在電視節目上的短劇影片,加上字幕-除中文外,甚至還可以看到有英文與德文字幕。

影片數量不少,作為解除煩悶的材料也頂不錯,不過呢,多看個幾部,你也可以看出,每位藝人在不同的作品之間,隱約也可以看出有那麼一種系統化的手法或是搞笑路術,而讓你聯想到一些文學院垃圾-這種事情如果說出來,其實會剝奪相當多觀看搞笑表演的樂趣,如果你不想失去這一番樂趣,我建議,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就別讀了。

Continue reading

Avatar and Aliens

《阿凡達》劇中的設定,馬上可以讓人想到多年前 James Carerom 的另一部成功商業大片-《異形第二集》(Aliens,1986)。

之所以會讓人馬上產生這樣的聯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對一個 70 年代出生的孩子而言,《異形》系列實在是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系列,在少年的某段時光中,你可能在家裡用 VHS 錄影帶來回播放了好幾遍,你曾經收藏過電影海報明信片,或是特地在週六下午在萬年大樓四樓流連忘返,只是為了想要多看櫥窗裡頭那尊異形皇后模型幾眼-黑色的塗料上閃耀著一種你只能名為之帥氣的光澤,模型纖細的肢幹上有著綿密、繁複的紋路,接著你便產生了創傷經驗,你發現口袋裡頭的零用錢,絕對不可能買得起櫥窗裡頭那些東西。

Continue reading

捷運逃生體驗營

捷運逃生體驗營

下班的時候在捷運站看到這麼一則燈箱廣告,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個活動。

強化國民防災應變的能力的確是一件好事。不過,打上了「全球鐵道系統首創」這樣的標語,就不禁想要了解,之所以首創捷運逃生體驗教育的創意來源-是不是因為在全球的鐵道系統當中,就屬台北捷運,特別有逃生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