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

如果根據當地文化工業所提供的畫面想像,那麼,在週日上午踏出德里機場,機場大廳的自動門左右拉開的時候,會有一位穿著一襲紅色紗麗的長髮女郎,從我的身邊走過。

-以下動作會全都以慢動作進行,我們會以好幾個不同鏡頭的重播,看到她是以怎樣綽約的丰姿走來:她那拖垂在身後的半透明的披肩隨風擺盪,像是在熱帶的晴空中搖晃的一束火焰,而這道火苗會一路迤邐直到天際。隨著狂亂的風向,她的披肩不經意的也就從我的面龐上拂過,而我會閉上雙眼,我會聞到披肩上感染的香味,即便是這麼一條輕盈的披肩,卻也讓我覺得胸口被壓得完全喘不過氣來。她似乎意識到她的披肩碰觸到了什麼,她將蓬鬆而柔順的長髮從腰間甩過,轉身回頭,又是一陣風吹來,她的髮絲在耳邊飛舞。她會輕輕地顰笑,這一笑像是施了什麼魔法,空氣中於是開始充滿了小提琴的樂音。

然後,我會一躍到她的面前,周圍所有的路人原來統統都不是路人,而是為了見證這一幕而安排的舞群。我會跟她說,啊,Dilbar Dilbar,Haan,Jaana Jaana,是的,Main hoon na,妳是我的 Duniya,在我的 DIl 裡,在我的心中,全是 Śriṛngāram 的 rasa 呵…。

不過呢,在此行之前所聽到的各種建議啦、勸告啦,對於當地的描述,卻沒有一則與前述畫面有任何關係,大家告訴你的是,這裡可能是全世界最不適合自助旅行的地方,一下飛機,你會看到一個在你眼中可說完全失序的機場,整個通關過程是一片瘋狂。

大家提供給你的旅遊經驗呢,一開口也不會有什麼對於 exoticism 的渲染,而是驚嚇恐怖的色彩居多:所有人都強調,不要食用任何未經加熱的生冷食物,不要飲用瓶裝礦泉水之外的飲水,所以不要去喝奶茶、不要去喝 Lasi,而就算是買了礦泉水,也要注意瓶蓋是不是曾經被開過,當地人會跟觀光客收集空瓶,裝了恆河的水之後再拿來賣。還要注意,現在每天中午都會是超過攝氏四十度以上的高溫。

到處都是乞丐,到處都是騙子。所有主動找你攀談,對你表現善意的人,都是覬覦錢財的騙子。計程車司機往往會把你載往亂七八糟的地方,上車前跟你說一個價錢、上車後會跟你說另外一個價錢,需要找零的時候一定會裝做忘記要找零。至於火車,每班至少都會誤點三個小時以上。

可是,還是禁受不了一股獵奇的慾望想走上個一回。雖然說,旅遊的時候,抱持的是獵奇的心態,似乎也不怎麼健康。

這個教育部國語辭典喔…

這幾年下來,教育部這部線上國語辭典也可以說是風波不斷-就是因為這部辭典,所以我們的杜部長獲得了「三隻小豬」這樣的美譽;去年又因為在辭典中出現像是「打砲」這類的詞彙,又在新聞媒體上面喧騰了一陣子,迫不得已還暫時關閉了一陣子,在改版之後才重新開放。-但是,就算是陸續出過這些事情,就算是經歷過改版,裡頭有些詞條的解釋還是充滿喜感啊!

比方說,「李登輝」這個詞條的解釋是這樣:

李登輝

這個「人名。(西元1923~?)」還真是讓人玩味,尤其是那個問號的使用。一般來說,如果是寫還在世的人物的傳記,是只會寫出生時間,而不寫死亡時間,而如果在死亡時間這個地方放上一個問號,意思不是這個人還活著,而是這個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死了。在別的地方這樣使用也就罷了,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上這樣呈現,就總會讓人聯想到,嗯,台灣官方到底在想些什麼。另外,「陳水扁」這一條也是同樣如此。

「蔣中正」這一條的內容,也相當充滿喜感:

蔣中正

「畢生獻身國民革命,豐功偉業,永垂不朽。」

真好奇杜部長怎麼會在他的任期中,讓這種事情發生呵。

這年頭的驚悚恐怖小說愈到結局就愈是不驚悚恐怖

也不知道是因為這樣的文類已經產生了疲態,還是已經習慣了新聞頻道與政論節目每天的勒索,或是因為人類的智慧已經發展到不再知道什麼叫做無知,或是因為人類的無知已經發展到了不知道什麼叫做無知,所以也不再會對於未知的事物大驚小怪;總之,你會這麼覺得,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已經不知道恐懼為何物。(我們生活在一種無須恐懼的環境當中,說起來這也是好事一件)

所以說,這年頭當你翻閱一本開頭鋪陳營造得驚悚緊張的小說,你大概不能夠用「最後到底會跑出什麼可怕的大魔王」這樣得期待心理一路讀到最後,因為想來不會有什麼恐怖的結局,因為再恐怖的結局,不管是多麼血肉橫飛、血腥殘忍、甚至傷風敗俗,大概也沒有辦法驚嚇這年頭的讀者。而在翻閱這樣的小說的時候,重點就在於怎樣尋找其他的樂趣了,至於結局呢,就是在於品味結局有多麼「可愛」了。

比方說上個月抽閒翻的這本熱賣閒書-《歷史學家》。

Continue reading

時間

如果不是活在這個有 Youtube 的時代,想來也不是這麼輕鬆容易,就可以取得各式各樣異國諸邦的影片供耳目之娛,光是在桌上擺台電腦、連上網路,你就可以看到像上面那個一個來自印度的公益廣告片;而這一點,提供給你一種「不管怎樣,你的確還活在2008年」的信心。

在這則廣告片中,你可以看到 Amitabh Bachchan 與 Shahrukh Khan 同台,你也是透過 Youtube 知道這兩位上個世代與這個世代寶萊塢天王的種種。你快速翻閱過了一串又一串的討論,你知道這兩位巨星在這幾年最大的關係可以用 Don 這個字連接— Amitabh Bachchan 在 1978 年主演過電影 Main Hoon Don(姑且翻譯為《我是唐》),而 SRK 則是在 2006 年重新拍攝了這個題材,用上了最新的聲光特效,海報的設計風格像是《駭客任務》,外景去巴黎還有吉隆坡拍攝,故事中也用上來自香港的武打,音樂換上了電子配器,還可以看到 MTV 這種影片形式在發展將近三十年之後鏡頭語言的不同。你也可以找到 1978 年的 Main Hoon Don,也可以找到 2006 年的 Main Hoon Don,你可以看到服裝的變遷、流行的變遷,有人甚至上傳了整部 Don。在不斷迴響的「Don、Don、Don」聲中,你於是知道 1978 年的電影是那個樣子,2006 年則是這個樣子,是了,三十年過去,你現在活在 2008 年。

於是,這則公益廣告片的內容讓你錯愕、甚至震驚:「請不要因為種性與宗教的理由,不讓兒童接種小兒痲痺疫苗。」你總覺得你很久沒有聽過種性這個詞彙,你也覺得,你很久沒有聽過小兒麻痺了。